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猝死
编号:13356111
预防心脏猝死要一戒二控三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3日 保健时报 第1199期
     八机构发布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指南: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中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大概54 万例,在医院外发生的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非常低,小于5%。如果发生猝死,95%以上的人可能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重视心跳骤停预防,掌握急救知识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方法。

    近日,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等八组织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写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指南指出:心跳骤停预警重视“三痛”、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心跳骤停防控牢记“三步”、心跳骤停技术掌握“三器”。

    心跳骤停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应该主动做到“一戒、二控、三调”。一戒即戒烟。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二控即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调是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心跳骤停发生前是有征兆的,要警惕三痛:胸痛、腹痛、头痛。此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一项急救技能:心肺复苏。
, 百拇医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 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 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猝死的第一原因,约占心跳骤停总数的80%以上。

    近期,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及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团和中国心肺复苏科学普及团等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写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指南指出,心跳骤停可以通过“一戒、二控、三调”进行预防。此外,当有人突然倒下,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立即识别并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和电除颤)是成功救命的关键。

    远离心脏骤停,从自身出发,一要重预防,二要早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 百拇医药
    早做预防:生活中坚持“一戒、二控、三调”能有效预防心跳骤停为了避免心跳骤停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心跳骤停这一世界难题,应该主动做到“一戒、二控、三调”。

    一戒

    戒烟。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陈先生/摄)

    烟草危害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 世纪全球约1 亿人因烟草死亡。吸烟还是心脏病的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越大。因此,预防心脏骤停,保持健康生活首先要戒烟。

, http://www.100md.com     二控

    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三种病症可以单独存在,互相之间也紧密关联,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而高血压、高血脂病人也容易并发糖尿病。“三高”人群交感神经易兴奋,使心跳加快,导致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研究证实,通过健康、科学的饮食干预可以防控“ 三高”。三高人群应提倡三低饮食,即低油、低盐、低热量饮食。超重或肥胖是导致三高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总热量摄入是控制体重和三高饮食治疗的重要原则,另外还要坚持足量的运动。

    三调
, 百拇医药
    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一些行业员工出现的心跳骤停事件多是因为长期连续加班或劳累,导致“过劳死”。

    自我判断:胸痛、腹痛、头痛是心脏骤停预警信号某些心跳骤停发生前会有一些警示信号,那就是“ 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 百拇医药
    腹痛: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剧烈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中、壮年应该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而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故应该防控慢性病。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应先去医院做检查,早作干预。如果在胸部中心或手臂、背部、下巴、脖子或胃部感受到疼痛、压力或不适,并伴有至少持续五分钟的气短,请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掌握急救知识,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正确施救
, http://www.100md.com
    症状识别:意识、呼吸、心跳停止是预判心跳骤停标准公众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关键点主要是“三停”,即意识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意识停止:常用的方法为用力拍打呼叫,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呼吸停止:如果没有意识,要迅速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常用方法是,用手指置于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气流,侧头平视患者胸廓,观察是否有起伏。

    心跳停止:判断心跳骤停最为重要。常用方法是用手指触摸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的凹陷处有无脉搏搏动,判断时间6~10秒。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有人突然跌倒或没有反应,可用力拍打他(她)的双肩,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如果患者还是没有反应,且呼吸停止(胸廓没有起伏)或异常超过5秒钟,就可以认定为心跳骤停。
, 百拇医药
    急救方法:人人都应掌握胸外按压CPR操作方法公众需要掌握“三法”,即胸外按压CPR、腹部提压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其中胸外按压最为常用。

    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姿势: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按压: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 次/分,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 厘米,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如果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也可持续胸外按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