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11.17
编号:18666
控糖效果,要看餐后血糖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5.11.17
     编者的话:中国糖代谢异常的人群中约有80%为餐后高血糖,从最初的糖尿病诊断,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到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餐后血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由《生命时报》发起的2015年度“我和餐后血糖”糖尿病防治最佳实践征集中,许多糖友和家属分享了他们在控糖历程中与餐后血糖的故事。我们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篇刊登,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控糖效果,要看餐后血糖

    多管齐下控血糖

    安徽省安庆市患者 许志勇

    2009年下岗后,我经过多次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单位体检时,我的空腹血糖达到10.2毫摩尔/升。医生建议我查餐后血糖,当天上午餐后查,结果为16.5毫摩尔/升。这下我紧张了,医生给我开了药,同时让我注意饮食和锻炼,于是我开启了控糖历程。
, 百拇医药
    医生告诉我,要控制餐后血糖高的问题,需要控制饮食。一要少食多餐、合理搭配;二要规律运动,注意持之以恒;三要注意遵医嘱用药。这些都是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必要措施。听后我决定认真执行。

    在饮食上,首先要控制主食。一旦主食超量,血糖就难以控制。其次,要控制蛋白质、脂肪,蔬菜的量一定要保证,否则营养会失衡,还容易饥饿难忍;最后,要合理选择食物种类。我尽可能和家人分餐,每顿都不吃得过多,更不暴饮暴食。在两餐之间,适当吃一些水果和黄瓜、番茄作为加餐。早餐不能只喝稀饭,而要吃点“稠”的食物。少吃消化快、吸收快的食物,如糯米等吃后血糖上升较快,而荞麦、燕麦、黑麦等粗粮升血糖较慢。我还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多吃豆类、海带、紫菜等,这一类食物能减慢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同时,我循序渐进地合理运动。每天坚持慢跑,慢跑20分钟后,先逐渐改为快走、慢走,渐渐调整步行速度。

    此外,我还一直监测血糖、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你还别说,通过这些方法,我的餐后血糖还真的得到了控制。▲
, 百拇医药
    我的家因“糖”而甜

    湖北省十堰市患者家属 秦昌汉

    我的丈母娘今年60岁了,她和我们生活得其乐融融。但你一定不会想到,由于以前对我不满意,她连我和妻子的婚礼都没参加,2005年她老伴去世时,也不愿搬来跟我们一起住。这些年的变化,都要从她查出糖尿病开始讲起。

    2006年底,她查出餐后血糖高达15毫摩尔/升,确诊了糖尿病。她怀疑是医院弄错了,我妻子陪她到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还是一样。她希望病快点好,就自己加量吃药,还出现了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我耐心地劝她,只要合理用药和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我一方面请教医生,另一方面拜访了身边其他患糖尿病的人。了解了一些糖尿病的知识后,我们和她一同开始了抗糖历程。首先,我让她从麻将桌上退了出来,她还听从了我的建议,参加了老年腰鼓队,不仅每天到广场训练,还经常被邀请参加演出活动。这不仅使她的身体得到锻炼,还充实了生活。其次,针对她喜爱豫剧的特点,我给她专门买了几盘豫剧光碟和一个按摩椅,让她边听边按摩,使身心都得到放松。最后,我让她少吃多餐。我特意为她准备了牛奶、荞麦面做的饼,有时为她做鸡蛋青菜面,有时让她吃蒸鸡蛋,不时变换花样。此外,我让她吃生西红柿和生黄瓜,每天出门时,我都洗好放在她的包里。我还帮她榨苦瓜汁,监督她合理用药,并定期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她每周测两到三次餐后血糖,一直都比较平稳。
, http://www.100md.com
    在我的帮助下,她的血糖一直都控制得很好,药量也比一开始减少了。医生说,这和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心情愉快有关。她对我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现在我一回家,她就给我倒水、递水果欢迎我。如今,我们一家生活和美,正是因“糖”而甜。▲

    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式

    点评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晓蕙

    这两篇文章中的糖友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多管齐下控血糖》一文中,患者遵医嘱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和合理用药,血糖一直比较平稳;《我的家因“糖”而甜》中,由于女婿的悉心照护,患者控制了饮食,并通过参加老年腰鼓队等方式运动,以快乐的心情抗击糖尿病。在此也希望大家从以下几点入手,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式。

    全面关注血糖,早发现早控制。《多管齐下控血糖》的作者发现自己的餐后血糖高,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控血糖。临床上,很多人只重视空腹血糖,忽视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影响治疗效果。实际上,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发现都很重要,在指导用药方面,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更大。此外,一些没有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人也应关注餐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的糖代谢异常人群中,约有80%为餐后高血糖,其中一些人仅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很容易漏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7.8~11.1毫摩尔/升(也称“糖耐量异常”,英文缩写IGT),或者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就属于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并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大;但如果控制得好,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

    为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建议老年人,以及有肥胖、超重、家族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特别关注餐后血糖。这些人除了常规体检测空腹血糖外,必要时应定期测餐后血糖,以便尽早发现高血糖症状,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坚持正确用药,保证血糖达标。《我的家因“糖”而甜》的作者一直监督患者用药和监测血糖,这一点十分重要。很多老人因为害怕副作用不愿用药,或者漏服药物和忘了查血糖。这需要家属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劝导和监督,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保证血糖达标。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风向标”。其中,餐后血糖的监测不容忽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餐后血糖高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进行餐后血糖监测,并将其正确记录,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的患者,以及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程度的患者,一定要密切监测餐后血糖。

    对于还没有确诊为糖尿病,但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当积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例如和这篇文章里的糖友一样加入腰鼓队,或者去跳舞、慢跑等。如果不能坚持控制饮食和运动,或者通过这些方法,餐后血糖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要时应当遵医嘱服用阿卡波糖等药物,帮助控制血糖。

    调整心理状态,合理搭配饮食。两篇文章中,糖友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糖尿病,这是值得很多患者学习的。家属对患者的支持、鼓励和监督也十分有必要。这其中就需要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例如《我的家因“糖”而甜》的作者就通过帮助亲人抗糖,提高了糖友积极性,还改善了家庭关系。这位女婿很动脑筋,很有爱心,在学习后想了很多既贴心又实用的方法去帮助老人克服糖尿病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后者往往是造成患者逆反心理的原因。

    很多患者因为控制饮食而苦恼,甚至影响心情。这方面建议注意三点:一是控制主食的量,不能超标;二是少吃糯米、西瓜等升血糖较快的食物;三是在保证新鲜蔬菜摄入量和合理搭配水果的前提下,丰富饮食种类。这样能在保证控糖效果的同时,使饮食多样化。最后,希望糖友们能克服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控糖方式。▲(本文由本报记者张瑾采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