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06.07
编号:19410
郑板桥不画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7日 生命时报 2016.06.07
     郑板桥不画梅

    世人皆知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兰,惟妙惟肖,却不知另一位画家吕子敬画梅花也是一绝。

    因科考屡次落第,又家境贫寒,吕子敬只得以卖画为生。当时,他住在苏州桃花巷西口,已经颇有名气的郑板桥住在巷东口。彼时,郑板桥作画以竹、兰为主,从来不画梅花。一次,有位酷爱书画的老尚书想出50两银子,买郑板桥一幅梅花。可郑板桥却说:“画梅花,吕子敬先生画的可当百两银子,我画的不过十钱而已。”老尚书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画梅。自那日起,吕子敬名声大震,人气渐旺,自觉画艺超群。

    三年后,郑板桥迁居扬州。按画友规矩,临行前当以丹青相赠。只见郑板桥大笔一挥,不多时,一幅气韵非凡、栩栩如生的白雪红梅图便完成了。吕子敬愣在原地,许久才喏喏道:“原来郑公画梅强我十倍,之所以不画,是给我让一条生路……”

    自此,吕子敬辛勤作画,决意像郑板桥那样画出神来之笔。可无论他如何努力,画出的梅花总逊色三分。虽遍访当地画坛名家,仍未有成效。

    一次,吕子敬在雪后的梅园挥毫泼墨,忽然看到一位老翁面带微笑,站在他身后看着他的画作,便赶紧上前一揖道:“请老人家赐教。”老人笑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罢扬长而去。

    吕子敬沉思许久,终于领悟:郑公雪中之梅绝妙,我何不另辟蹊径,画出自己的风格呢!从此,他专画水边梅花,终以独具意韵的画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或许,这正说明,一味跟随别人的脚步,难取得持久辉煌,而在踏实稳健中力求别具一格,方能走出自己的路。▲, 百拇医药(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