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08.02
编号:20658
老糖友性情大变为哪般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日 生命时报 2016.08.02
     受访专家: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苏本利

    苏本利,主任医师、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

    小朱的姥姥今年86岁,是一个23年的2型老糖友了。从几年前开始,小朱发现,原本性格温和的老太太突然变得脾气古怪,听到一句玩笑话,老人瞬间就暴怒,不但把家里人骂得狗血喷头,还一言不合就摔东西。老人也常忘事,总是念叨往事,但对日常的事情却拿东忘西,经常把自己的日常用品胡乱摆放。一到秋冬季节,老人一天能睡15个小时,连吃饭都懒得起身,小朱只好努力叫醒她,帮她喂饭、擦洗,一家人变得非常忙碌。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老人这一系列的性格变化,都与糖尿病有着很大的关系。总结起来,有以下5种常见原因。

    第一,心理焦虑。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病,很多老人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老糖友们越来越感到焦虑,对疾病本身有着非常大的恐慌心理,甚至会曲解医生、家人善意的规劝;还有些人因为糖尿病而改变生活方式后,一直不适应,由此产生的焦虑心理,让他们变得非常敏感,甚至对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第二,血糖波动。很多糖友都有“矫枉过正”的心理,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糖友,有时过分重视血糖,想控制得像常人一样好。但作为糖友,难免会出现血糖偏低的情况。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当人的血糖处于低水平时,就容易不耐烦、暴躁,甚至易怒。

    第三,伴有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20%的脑血管病患者是糖友。糖友很容易因中风、动脉硬化等出现“脑梗死后遗症”。这是由于脑血管栓塞后伤害了下丘脑,使人变得糊涂、爱忘事,情绪也反复无常,无法克制自己。

    第四,老年痴呆症、老年性精神病先兆。早在2008年,美国科学家就发现,糖尿病患者患上老年痴呆症、血管性痴呆症、老年性精神病等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0%~65%。糖友一般先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继而情绪也会改变,喜怒无常,最终会发展成老年痴呆症。

    第五,末梢神经病变。很多糖友都有晚上手脚发麻、疼痛的症状,这都是由于血糖控制得不好,对末梢神经产生了损害。老糖友因此夜间睡不好觉,白天自然精神不好,容易嗜睡并产生不良情绪。

    因此,当家中有患病多年的老糖友时,家人和医生要多与其沟通,多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面对老人的抑郁问题,家人要给予温暖,让他们解开心结,共同战胜疾病。此外,由于神经病变是一种退行性改变,很多老人都无法避免,因此,建议老糖友们定期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治疗,不但能有效缓解老人的情绪问题,还能减缓病情的发作进程。▲(本文由本报记者王珠珊采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