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1.11
编号:21536
表面是爱,其实是伤害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6.11.11
     表面是爱,其实是伤害

    真正的爱,施与受的双方都能感到快乐、满足和幸福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刘海骅

    本报记者 王珠珊

    难得一家人周末出游,童童一大早就高兴地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但妈妈看到后却沉下脸,大声吼道:“不是给你挑好衣服了吗,穿这么少不怕感冒吗!”童童委屈地低下头捡起那件穿起来很不舒服的毛衣。好不容易回趟老家,女儿见到父亲桌上一堆一堆的保健品,厉声“教育”道:“让你别信、别买,你怎么就不听呢?非要吃坏身子才甘心吗!”父亲听后沉默了,想着女儿的“关心”只是“批评”,从来没真正了解过他的生活和需要……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打着“爱”的旗号,却说着伤人的话,做着伤人的事。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刘海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们平日里说的“爱”,其实是一种依恋的个人体验。当爱真正发生时,施与受的双方都应该能感受到快乐、满足和幸福。人在表达爱时,会心甘情愿、满心欢喜地付出并体验到内心的充盈与平和;而被爱着的人,也会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这种正能量的情感就像甘泉一样,滋润着双方的心田。

    但有些人却喜欢以爱之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过度干涉对方的事,把爱变成过度的保护,甚至是控制。刘海骅说,这其实是“假爱”,不仅不是出自爱的本能,更不尊重、不在乎对方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意愿或是纯粹发泄情绪。给予“假爱”的一方一般处于强势的地位,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会暂时得到快乐,但从长远来看,对方会在日后生出叛逆、反抗,甚至报复之心,最后双方都会受到伤害。比如,一些“虎妈狼爸”总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是变得越来越不听话、顶嘴,甚至与父母动手打架,这都是“假爱”造成的恶果。

    爱人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对我们的亲人、爱人、友人,但如何去爱,并让对方感受到,却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如何给对方真正的爱,刘海骅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正确表达。当你带着愤怒的情绪冲孩子吼:“多穿点!”这并不是爱。如果真的关心、在乎对方,为何要以不耐烦甚至厌恶的口吻表达呢?了解、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能量转嫁给所爱之人,应让人感受到温柔的爱而不是“恐怖”的爱。只有通过正确的表达方式,才能把爱恰当地传递出去,让对方理解,双方的感情才会得以升华。

    第二,多一点陪伴。无论是对孩子、父母,还是夫妻,我们努力挣钱,想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只是爱的一方面。而多一些陪伴,才能充分觉察对方的内心,也才能更体谅对方。

    第三,注意边界。即便是在最亲密的关系里,也要清楚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很多父母把“我生了你,你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你必须都听我的”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非常错误的。以爱的名义越界,其实是一种伤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