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1.07
编号:25216
隔代抚养也是啃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7日 生命时报 2017.11.07
     山东的李阿姨没想到,自己近两个月的失眠、没食欲、暴瘦十几斤,原因是抑郁症。更没想到的是,病因竟是帮女儿“三年连带两娃”引发的过度焦虑。尽管导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但从这个新闻可以看出,“三年带两娃”是一个源头,而且李阿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出现了躯体症状。顺着这一源头,我们需要集体正视一下隔代抚养的问题了。

    李阿姨的经历具有代表性,她离开山东老家,来到武汉帮助女儿照顾外孙们,白天忙家务,晚上还要陪娃睡觉。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时间一长,身心俱疲,出现情绪障碍实属意料之中。

    在典型的中国家庭中,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这种“隔代抚养”广泛存在。“隔代抚养”是优是劣,众说纷云。过去,人们的关注点在于老人能否带好孩子,教育理念是否科学等方面。但现在,“隔代抚养”带给老年人的影响可能是弊大于利。为了带娃,老人们背井离乡,与老伴儿两地分居,来到陌生的城市,适应一个新的家庭氛围。然而现实中,老人带孙子的辛苦往往得不到子女的价值肯定,甚至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少年轻家长还埋怨,老人的教育理念落伍、溺爱孩子,增添了不少家庭矛盾。

    数据显示,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爷爷奶奶辈照顾的比例高达60%~70%,3岁以上占40%,“带娃”成为众多老人晚年生活的标配。尤其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老人在好不容易把家里的“大宝”拉扯大之后,紧接着又要面临着带“二宝”的艰巨职责。

    老人带娃累出病,究其原因是抚养职责的失衡。年轻人无力承担抚养子女的压力,将“包袱”甩给老人,老人体恤子女,就呈现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无奈局面。“隔代抚养”本质上已经由“代际合作”变成了一种“代际盘剥”,是另一种形态的“啃老”。它不同于子女经济上的依赖,被孙辈捆绑的老人,往往不得自由,大大降低了晚年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难以保障。

    躲不开的“隔代抚养”,也不是没办法解决,需要老人和子女都做出改变。首先,要明确“谁的孩子谁负责教育”。老人已经完成了教育子女的任务,对孙辈更多的是生活照料,而不是大包大揽。父母的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更不容缺失,这是祖辈无法弥补的。其次,老人要勇敢说出心中所想。在生活中,有些老人愿意帮助子女带孩子,也有一部分老人不愿意带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委曲求全,这样不仅孩子没照顾好,还可能出现李阿姨这样的情况。最后,愿意替子女分忧也要量力而行。子女不能全当“甩手掌柜”,列出计划,明确分工。

    子女要体恤父母帮助照看孩子的不易,适当予以鼓励和支持。比如,老人在教育孙辈的时候,子女应以语言表示认同“您的方法我都没想到!”“孩子比较听您的话。”儿女还可以给予老人一定的“带孙费”,让老人能看到子女的感恩。即使老人心甘情愿帮忙带孙子,子女也应该以其他方式回报父母。当然,隔代抚养有时也是无奈,社会应创造有利环境保障年轻父母抚养子女,比如适当延长生育假、探亲假,调整新父母的上下班时间等。▲, 百拇医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