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5.31
编号:81569
城市设计应优先考虑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31日 生命时报 2019.05.31
     目前,全球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70%。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健康问题也在凸显,如交通对人身安全的影响、空气与环境污染、人口密度过高导致传染病更易传播、热岛效应、医疗资源有限性与社会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等。城市不应该仅仅是高楼林立、车道宽阔、商业区繁华,它更应该成为人们的福祉,适宜人们健康生活。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之初就是为应对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时期城市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而诞生的学科门类,包括隔离住宅区与工业污染、改善卫生设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等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都是那个时代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从理论上讲,健康是城市规划首先考虑的因素,但在我国以往的实践上,时常会把它让位给经济发展。联合国城市规划顾问小组专家彼得·卡尔索普曾指出,中国城市高密度“摊大饼”式发展,更侧重于经济效益、形象工程以及短期成效的设计,忽视了对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划,例如建设大型街区,用途单一,不利于步行者、骑车者;热衷于建设大广场、高档小区,却忽略市民的实际居住需求等。
, 百拇医药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城市的定义为: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简而言之,一个健康城市就是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赵文凯说,健康城市设计,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第一步。大到全球变暖导致陆地面积减少,小到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这些教训都告诉我们,人类的健康生存离不开生态平衡。城市发展一定要遵循“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其城市规划很早就注重环境保持,每一块用地的开发,最先到场的不是城市规划师,而是生物学家先做生态调查及评估,确定最低限度影响自然环境的用地方式后,才邀请规划师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我国也应借鉴这点,把生态评估作为城市规划第一步,尽可能保留、保护城市河道、绿地,保护生态敏感区(水源、土壤等),一方面可打造更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增加人们户外活动机会;另一方面降低生态破坏风险,减小修复成本,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 百拇医药
    合理的人工建设,倡导绿色生活。各类绿地公园的布置、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建筑布局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人们日常锻炼活动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场地可达程度和设施品质的影响,如果将学校、机关单位的运动场所进一步开放给周边社区,增加开放式活动场所,将成为人们积极进行锻炼的一种有效引导。其次,有研究发现,拥有专属人行道街区的居民会更多地进行娱乐性步行和骑行活动,我国一些城市的机动车道宽阔,但人行道与骑行道狭窄且缺乏管理,限制了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所以,城市应增加“绿道”建设,将主要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从传统道路里分离出来,提升其环境和景观质量,并串联居住区、学校、公园、商业办公中心和运动设施,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方便和舒适环境。最后,城市公园、运动场所等处的院墙设计大大降低了这些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只有敞开大门,才可有效发挥其服务价值,例如,英国曼哈顿岛的中央公园,共40多处位置与周边道路衔接,大大增强了公园便捷性。

    健康的社会环境,增加交往空间。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城市设计规划不可忽略以空间和设施的建设为手段,鼓励社会交往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城市文化价值等。社区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人中心等都是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此外,城市里有很多边角空间可以“活化”的,通过环境整治,增加相应设施和文化元素,即可成为公共活动、居民锻炼、儿童嬉戏的场所。例如,老北京胡同巷口晒太阳闲谈的邻里,街头树下围坐下棋的人群,街角的座椅、绿荫等也能作为城市社交空间的有效开发。

    赵文凯表示,如果城市牺牲一部分经济效益,减少房地产开发,在城市中设计安全、连续的慢行路径;把公园位置以利民锻炼为目的,而不是放在路边摆设;增设绿道及运动场地,例如篮球场、足球场等,将大大提升市民健康。他呼吁,相关部门要建立对健康城市的强制性标准并将其列入行政考核指标,切实有效地将健康导向的城市设计落实到城市转型发展中。▲, http://www.100md.com(高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