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29
编号:85150
假认证为的是真敛财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9.11.29
     日前,一家名为“美国认证协会中国总部”的机构被媒体曝光,这家机构号称学员通过考试可获得“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可通行163个国家。据悉,这家机构与国内20多个省市的培训机构有合作,参加培训的学生考前可拿到考题和答案。考试认证费用每人近千元,每年约有12万人报名。这样算下来,该机构每年骗取的培训费可能超过1亿元。

    “美国认证协会中国总部”听起来很唬人,其实就是一家“野鸡机构”,从事的是“一手交钱、一手发证”的龌龊勾当。这种做法不仅是敛财,更涉嫌欺诈,监管、执法部门应及时予以取缔,并追究法律责任。实际上,减少、取消过多过滥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家已先后7次取消了几百项职业资格认证,明确要求任何单位组织都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的许可和认定。

    可为何假机构、假证屡禁不止,甚至还能风生水起、年入亿元呢?一方面,在对“野鸡机构”和假认证的监管上,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多地引进媒体和民众监督。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让假认证、真敛财的灰色产业链无所遁形。另一方面,有个深层次原因值得反思,那就是现在社会中的“认证依赖”思维。职场有个说法,叫“证多不压身”。有时,一纸证书可能比实际能力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之所以有人对证书趋之若鹜,无非在于其蕴含的高附加值。有些人看似受害者,其实并非不知道“花钱买证”不靠谱,可为了在就业等方面获取便利和好处,不惜揣着明白装糊涂、心甘情愿上当受骗,然后再拿证书自抬身价。

    实际上,有没有证书、有什么证书,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有些有文凭、有证书的人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也有些无文凭、无证书的人却做出了不凡成绩。幸运的是,随着时代进步,附着于证书之上的光环逐步被剥离,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有了更审慎的态度。只有重新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才能彻底破除“认证依赖”。让认证回归本位、让人才各得其所,进而从根本上净化假认证滋生的土壤。▲, http://www.100md.com(李维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