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5.26
编号:90105
并发症是怎么钻的空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26日 生命时报 2020.05.26
     并发症是怎么钻的空子

    不做体检确诊晚 管理懈怠隐患多

    受访专家: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 杜瑞琴

    本报记者 李 爽

    对广大糖友来说,造成健康威胁的可能不是血糖本身,而是“虎视眈眈”的糖尿病并发症。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杜瑞琴介绍,有四类糖友容易被并发症“盯上”。

    确诊耽误了

    案例:50岁的张先生对于体检这件事总是不放在心上,他的父亲就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妻子总是劝说他进行个全面检查,以防患上糖尿病而不自知。张先生觉得自己并无“三多一少”,应该不会患有糖尿病。然而最近,张先生因频繁恶心呕吐就医,结果发现竟然是酮症酸中毒。
, 百拇医药
    专家解读:杜瑞琴介绍,确诊较晚的一般有以下几类人:1.长时间没做过体检或没条件体检;2.有症状但没放心上或不认为是糖尿病引起的;3.虽然体检,但测量指标不完善或不全面。

    各类人群都要留心。除了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以外,很少有人会将自己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病率说明,糖尿病并非离大家那么遥远。1.孕妇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比较常见,因此女性在妊娠24周后,都应该查看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或者妊娠糖尿病。2.对于糖友而言,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会较常人更高。所以,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要注重对糖尿病的筛查。

    征兆并非只有“三多一少”。如果发生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症状,大家往往会想到要去内分泌科就诊,而对于不典型的症状,患者不仅容易忽略,还可能因为走错科室而导致漏诊。四肢麻木、手足部疱疹、皮肤瘙痒等,都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
, 百拇医药
    监测指标不能单一。一次的血糖结果并不能说明是否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都是需要关注的指标。

    根本不在乎

    案例:36岁的李先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工作繁忙、应酬多,再加上本身也没什么不适,李先生对糖尿病这一诊断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喝酒、熬夜仍是常态,吃药全凭心情。结果一个月前,视力下降严重的李先生被查出患上了 “糖网”。

    专家解读:“这类人往往缺乏糖尿病知识教育,即不知道血糖高的严重性。”杜瑞琴表示。机体能否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是糖尿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之所以分泌不足或缺失是胰岛细胞受损的结果,胰岛细胞一旦受损就不能再生。按时服药不仅能稳定血糖,对胰岛功能也是一种保护。

    此外,高血糖所带来的损伤是全身性的,短期影响可能是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重下降,长期则会导致糖友患各类急慢性并发症风险增高。针对这种患者,家属需要根据年龄、性别、教育情况因材施教,有的人需要吓,有的需要哄,多陪他们参加社区或者医院的宣教活动,或者去看真实患有并发症的病人,让他们重视起来。
, 百拇医药
    治疗没耐心

    案例:退休了的王大爷患糖尿病已有十年,长期反复地血糖监测让他逐渐失去了耐心。“得了这么多年不也没什么事儿吗?”王大爷对此表示。平时对血糖绷紧的弦也逐渐松了下来,水果吃得越来越多,血糖也只是偶尔测测,看起来生活是舒坦了不少,然而没过多久,王大爷就因居高不下的血糖住进了医院。

    专家解读:糖尿病并发症的潜在危害一直存在,不会因为患病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无论何时都应该控制好,其实这与前一个案例一样,处理方式是有针对性地宣教,增加他们的知识,并告知他血糖监测要持之以恒,而且即使控制饮食也可以吃得丰富多彩。为了改善长期应对糖尿病的负面情绪,不妨转移注意力,将制作健康餐、锻炼身体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也不把自己当作病人,而是当做普通人群为了健康生活所做的努力。或者加入糖友群,大家互相鼓励、打气,每天彼此监督。

    不爱测血糖

    案例:不久前,林阿姨刚确诊为糖尿病,虽然她会遵医嘱乖乖服药,但就是不愿意测血糖。“我身体本来没什么症状,一早起来高高兴兴的,这万一血糖高了,我什么都不想干了。”

    专家解读:这类病人的心态就是,认为血糖不测就不高,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其主要还是害怕糖尿病的严重后果,内心不敢面对。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一部分,其作用甚至等同于吃了半颗降糖药。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血糖水平,才能更好地调整饮食与运动。此外,血糖高低不能只靠感觉,例如,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糖友容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若没有及时发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