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05
编号:89901
甲状腺癌猛增,多因过度诊疗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5日 生命时报 2020.06.05
     横跨26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提示

    甲状腺癌猛增,多因过度诊疗

    受访专家: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教授 李 超

    本报记者 张 健

    近年来,甲状腺癌成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肿瘤。近日,《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刊登的一项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新研究显示,过度诊断对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的“贡献”很大。研究人员对26个国家和地区、15~84岁的甲状腺癌病例进行分析,对比了预测值(引入超声检查前的发病率)和临床实际的发病率,发现2008~2012年间,女性甲状腺癌病例中,由强化检测造成的过度诊断比例,在韩国约为93%,中国为87%。

    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教授李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确实和彩超诊断有关,一是过去颈部不作为彩超常规体检的筛查项目,现在普及了,筛出的病例就多;二是现在彩超的精准性和敏感性远优于过去,甚至可以发现小到2毫米的癌变,导致原来没发现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癌)被发现。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不仅是1厘米以下的微小癌发病率上升,4厘米以上肉眼可见的病变发病率也上升。因此,超声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只是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出现过度诊断,在于很多“甲状腺结节”被当作了癌,且接受了过度的、不规范的治疗。李超说,任何癌症治疗都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甲状腺癌也一样,早期发现的癌变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一些不需要治疗的良性病变,进行了没有必要的手术、消融等治疗,就成为“过度诊断”。这可能会使健康的人变成患者,使他们遭受不必要的伤害、终身服药等没必要的治疗还有经济上的负担。但要强调,如果确诊为恶性肿瘤,早期对其进行规范治疗,就不属于过度诊断,而是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

    甲状腺癌筛查,一般人没必要过度、全身检查。李超表示,需要筛查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这几类:1.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接触史;2.颈部有无痛性肿块并进行性变大,甚至伴声音嘶哑或呼吸不畅;3.有以下疾病的既往史或家族史: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等。“不需要常规做CT、磁共振等昂贵检查。”李超提醒,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颈部彩超即可。

    对于确诊的甲状腺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小于5毫米的微小癌,且位于腺体内,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如果不愿意手术也可以考虑密切动态观察;二是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心肺功能有严重异常、高龄等有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也可以暂时不做治疗,因为甲状腺癌绝大部分生长比较缓慢,短期不会导致肿瘤进展或并发症发生。如果检查出来是体积较小的良性结节或可疑结节,可以动态观察,暂时不需要处理,一般来说一年复查一次即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