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05
编号:89908
孩子的动脉也会未老先衰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5日 生命时报 2020.06.05
     孩子的动脉也会未老先衰

    在有肥胖、超重、血脂异常等情况的孩子身上最常见

    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李晓惠

    本报记者 任琳贤

    动脉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壁增厚、硬化和失去弹性为特点的病理改变,也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硬化不是一天形成的,可能从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种子。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对141名体重正常的青少年、156名肥胖青少年和151名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结果发现,与同龄健康者相比,有肥胖、糖尿病的青少年,颈动脉壁更厚更僵硬,进而造成了颈动脉过早老化。另外,收缩压较高的青少年,血管壁变厚变硬的风险与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相似。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晓惠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期动脉硬化并不少见,主要发生于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儿童青少年人群中。他们可能还未表现出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多是在体检时被发现的,若不提早干预,成年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便会增加。与成年人动脉硬化不同,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即使出现动脉硬化问题,只要能尽早发现并做出应对,大多可逆转,使血管恢复健康。

    李晓惠介绍,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三高”家族史等。从临床来看,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生动脉硬化的原因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治疗好基础疾病,血管状况自然会改善;二是部分青少年儿童有“三高”家族史。而要预防和应对动脉“少年老成”要做好三个方面:

    均衡膳食,控制饱和脂肪摄入。饮食要荤素搭配,从小培养孩子清淡的口味喜好,吃饭不过量,不挑食,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哺乳期母亲也要注意自身膳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否则会间接对孩子造成过度喂养。

    减少久坐,保持足够运动量。研究显示,身体活动量最大或体质最强的孩子,动脉柔韧度和扩张能力都最强。每周至少进行3次90分钟的运动,是儿童减少心脏疾病风险所需的最小运动量。同时,要减少久坐时间,防止沉迷电视、手机等。

    注意筛查,尽早发现心血管问题。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孩子,可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相关的动脉检查,并结合饮食、运动处方加以改善;有“三高”家族史的孩子,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每年进行一次血压、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血管健康情况。

    最后,李晓惠呼吁,血压、心电图都应逐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成为孩子们监测心血管健康的常规指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