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19
编号:89600
心电图之父,把奖金分给助手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0.06.19
     1906年的一天,荷兰莱顿大学附属医院里来了一位情况危急的心脏病患者。他的心跳极其微弱,以至当时的测量仪器无法测出,医生也无法诊断其病情。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位病理学教授说道:“让我来试试。”很快,他搬出一台大家从未见过的仪器忙碌了起来。他用仪器上的一根石英丝两端与患者身体相连,再将仪器与电缆接通,不一会儿实验室里接收到了清晰的心电图。医生们很快诊断出了患者的病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世界上首台心电图机“临床试验”成功了,它的发明者就是威廉·艾因特霍芬(Willem Einthoven,1860~1927年)。他发明的心电图机成了此后100多年来,最普及、最安全可靠、无创伤性了解心脏功能和疾患的医用电子仪器。

    艾因特霍芬是西班牙犹太人后裔,1860年出生在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爪哇群岛三宝垄的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军医,母亲是一名法国医生的女儿。在他6岁时,父亲不幸过世,10岁时,母亲带着他回到荷兰,之后他进入乌特勒支大学攻读医学,师从病理学家杜德斯教授。杜德斯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珍贵研究资料送给了他,并再三对他说,目前科学界对心脏研究得还不够,希望他以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艾因特霍芬听从了恩师的建议。
, http://www.100md.com
    19世纪末,科学家首先在动物体内,而后在人体内发现,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活动。这种生物电流极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级,而且它的变化非常快,一般的电流计很难测出这种变化。1887年,英国生理学家沃勒首先研制出记录生物电的仪器——毛细管电位计。但是,该电位计测量瞬间变化的生物电,诸如心电的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探求心电电子描记器的机械原理,艾因特霍芬转入物理系苦苦钻研。

    1885年,艾因特霍芬到莱顿大学任病理学教授,并进一步对课题进行研究。终于,1891年,他成功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1903年,研究获得重大进展,他发明了较先前试验时更为准确与敏感的“弦线式检流计”装置,获得了人类生理医学心电图领域的重要突破。当时,记录心电图时必须把受检者双臂和一只腿泡在盛有盐水的桶里,以增强导电性。艾因特霍芬把心电图中的一系列波命名为P、Q、R、S和T波,并且描述了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电图特点。1906年,艾因特霍芬首次记录了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俗称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等,他因此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 百拇医药
    艾因特霍芬有着天才的智慧、非凡的才能、顽强执着的精神,他的大师风范和崇高人品更令人敬重。很多人回忆说,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而且与他人有着极好的协作关系,并尽力突出别人的功绩。他常常自我评价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教授,虽然在工作中尽职尽能,但有时还是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英国电生理大师托马斯·路易斯,“如果没有他的工作,我坚信我们对心脏电生理工作的兴趣不会像今天这样高涨,如果没有他有价值的贡献,我就没有权利站在你们面前演讲!”

    艾因特霍芬在莱顿大学医学院还曾担任过教务长和院长,每次演讲中回顾电生理,特别是心电图的发展及意义时,都提到要感谢他的实验室助理范德·沃尔德。1924年,当获得价值约4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后,他开始寻找已经退休很久的沃尔德,以支付他认为其应分享的奖金。当他找遍荷兰,得知沃尔德已经离开人间,只有两个姊妹贫苦地住在救济院时,随即乘火车赶到救济院,把一半奖金给了她们。

    1927年9月28日,艾因特霍芬因病逝世,享年67岁。时至今日,艾因特霍芬的发明仍在世界上每一个医疗机构中使用。尽管心电图在后来有了长足发展,但艾因特霍芬创造的机制延续了下来,他因其成就被誉为“心电图之父”。1993年,荷兰发行了纪念威廉·艾因特霍芬获诺贝尔奖的邮票,以纪念他对人类健康事业所做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 石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