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19
编号:89663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该治了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0.06.19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该治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 徐 宁

    若问近年来的经济风口在哪里,新兴的直播行业绝对算一个。有数据显示,2019年仅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就已达到4338亿元。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完善,预计今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市场规模将翻一番,接近万亿元。与此同时,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的行为,也在引发广泛关注。

    拓荒者开辟了原野,治安官却姗姗来迟。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得益于它本身的便利性。如果说过去的交流更多停留在文字和语音上,现在的直播交流则是全方位的,它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无阻。但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一些乱象也逐渐显现,“未成年人在网络直播平台大额打赏”的事情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疫情影响之下,一些“熊孩子”使用父母的手机上网课,更让这种“打赏”变得方便。他们瞒着父母,“打赏”主播,出手阔绰,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让家长们困扰不已。

    如何完善直播行业的规则,给乱象套上笼头?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新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面对此类“打赏”乱象,“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合法治理提供了法律准绳,令人拍手称快。不过,作为家长必须明白的是,要在生活中真正遏制“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还得吃透这一新规。法律是公正的,但法律讲究证据,要想让网络服务提供者退还“打赏”,必须自己找到证据,先证明“未成年人确实未经过监护人同意自己去充值、打赏”。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对家长来说,更简单和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比如,加强对未成年人在网络消费上的教育,不让孩子知道电子支付的密码,不在电子账户存放太多钱等。法律可以提供保障,也能够追究责任,但归根到底,对“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行为的管理应当归于家庭,父母之责才是关键。▲, 百拇医药(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