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03
编号:89357
临床、科研哪个优先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日 生命时报 2020.07.03
     临床、科研哪个优先

    刘又宁

    新冠疫情发生之初,有的人忙着抢救病人,有的人忙着科研攻关,曾有过救病人与写文章哪个更重要的争论。

    实际上具体问题是要具体分析的。比如从事病毒、药物开发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现实中的工作与救治病人并不直接相关,但在宏观上却关系到如何更有效、更安全地救治更多病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科学研究,并以论文的形式公布于世。上述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于直接在第一线具体承担救治病人的临床医生身上。人们更关注临床医生们是否将患者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优秀的临床医生都会注重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探讨发现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医学事业才能得以发展。先后七版国家“新冠肺炎”诊治方案,与两版军队“新型冠状病毒病”诊治方案,都是凝聚了战斗在第一线医务人员的血汗与智慧才得以完成!这些方案不仅很好地指导了国内临床,对全世界的抗击疫情工作都有重大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但问题是,现实情况下真正有参考价值、得到科学设计的临床研究并不多,甚至出现数百个“课题”一哄而起,最终因入选病人数目过少及其他因素影响而得不出结论,或勉强得出不可靠结论、发了论文又撤稿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果是这样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不如不做。

    但明知意义不大、前景不佳,临床医生们为何还要“乐此不疲”,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来做科研呢?其实,关键还在于医学人才考核、选拔、鼓励机制的偏倚与误导。

    以笔者之见,考核所有的临床医生,包括临床出身的院士,最主要的一条,都要以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来区分优劣。作为医生,如果看不好病,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也愧对医生这一高尚的称呼。在我国,繁重的医疗担子大部分是压在基层医务人员的肩上,对于这些医生,我觉得根本就不要计较他们外语水平如何,有没有论文发表,而考核提拔的唯一标准就是其临床能力。笔者曾见到某中等医院在考核护士由中级职称提升副高级时,竟要求尽量用外语答辩,而那家医院并不收治讲外语的病人,岂不是过于荒唐……
, 百拇医药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职称的评审一直存在着重科研、重论文、重外语、轻实际工作能力的现象,结果便涌现出了一些看不好病的主任医师、不善教学的教授。而那些踏踏实实做本职工作的各行业科技人员,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也有个别人在压力之下选择了学术不端之路,比如近年来国外期刊屡屡有国人的论文发表后又遭撤稿,其中尤其以医学论文居多。

    为了纠正上述倾向,有关部门重新制定了职称评审文件。但我觉得纠正的力度不够大,落实不够彻底,轻临床、重论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临床医学基本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有成就的医生要靠长期艰苦的临床实践来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吃不得苦、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医的。

    笔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熟练掌握两门外语,也领衔获得过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培养了许多博士、博士后,可大言不惭地称自己为“临床研究与教学双丰收的教授、学者”。但我最注重的,还是“好医生”这一称呼,没有任何事能比多挽救一条生命让我更高兴、更满足的了。

    我在此提倡,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要盲目不切实际地去追求什么“大先生”“国士”“医学家”等赞誉虚名,而应甘心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医匠”,像绝大多数在抗疫前线工作过的医护人员一样,踏踏实实地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多做一些实事,少一些空话与指手画脚。(连载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