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14
编号:88543
婴幼儿喂养十个核心信息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8.14
     六个月以下提倡纯母乳 六个月后吃好第一口饭

    婴幼儿喂养十个核心信息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姚若进

    本报记者 单祺雯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

    在生命最初1000天中的重要阶段,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最好礼物。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促进婴幼儿身心发育,为其一生健康奠定良好基础。可现实情况是,我国母乳喂养率并不高。

    数据显示,2010年纯母乳喂养率为24.8%,2014年为27%,2016年北京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姚若进表示,临床发现,母乳喂养面临很多困境。1.心理因素。有的产妇因产后内分泌剧烈变化,产生忧郁情绪,影响乳汁分泌。2.疼痛因素。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还有的产妇由于哺乳姿势不对,导致出现乳头皲裂或乳腺炎,剧烈的疼痛影响后续哺乳信心。3.哺乳因素。有的产妇因为产后没奶或乳汁不足,只能给宝宝吃奶粉。当宝宝习惯奶瓶后,就会放弃需要用力吸吮才能吃到的母乳。4.社会原因。产假太短、哺乳室欠缺是很多职场妈妈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乡村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缺乏人力和资金,母乳宣教推行很难,导致当地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缺乏,核心技能掌握不够。“有时候,一个问题卡住了,母乳喂养就很难继续下去。”
, http://www.100md.com
    为捍卫母婴健康,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的“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正式发布,其中包括十个要点,再次呼吁大家重视母乳喂养。

    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至6个月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全部营养,任何配方奶、牛羊奶等无法替代。6个月内的健康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母亲应当按需哺乳,每日8~10次以上。

    2.母乳喂养能够有效促进母婴健康,降低患病风险。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患感冒、腹泻、肺炎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大脑发育。还可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3.特殊情形下母乳喂养,应当听从医务人员指导。哺乳母亲患病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了解疾病和用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遵循医务人员意见,确定是否继续母乳喂养。母亲患一般感冒、腹泻时,乳汁中的特异抗体可保护婴儿免于感染,母亲可坚持母乳喂养。
, 百拇医药
    4.婴儿6个月起应当添加辅食,在添加辅食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6个月后单一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求,应在继续母乳喂养基础上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过早、过迟添加辅食均会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母乳喂养可持续至2岁及以上;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婴儿,满6个月也要添加辅食。

    5.添加辅食坚持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添加辅食应从每日一次开始,尝试在一餐中以辅食替代部分母乳,逐步过渡到以单独一餐辅食替代一次母乳。添加辅食还应当从单一食物开始,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逐次引入。开始可选择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每次喂食1小勺,逐渐加量。待婴儿习惯一种新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逐步刺激味觉发育。引入新食物1~2日内,婴儿若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轻微不适,应当暂停添加,好转后再小量喂食。

    6.6个月至2岁期间逐步增加辅食添加的频次、种类,确保婴幼儿良好生长发育。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会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9个月婴儿,每日需添加辅食1~2次,哺乳4~5次,辅食与哺乳交替进行。9~12个月婴儿,每日添加辅食增为2~3次,哺乳降为2~3次。1~2岁幼儿鼓励尝试家庭膳食,每日与家庭成员共同进食3餐,期间加餐2次,并继续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种,至少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谷薯类食物。
, 百拇医药
    7.逐渐调整辅食质地,满足6个月至2岁婴幼儿所需营养素和能量供给。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和能量需求高。这个阶段婴幼儿胃容量有限,辅食质地需保持足够稠度。婴儿6个月后添加泥糊状食物,9个月过渡到带小颗粒的烂面、肉末、碎菜等,10~12个月食物应当更稠,并尝试块状食物,1岁后吃软烂饭,2岁左右接近家庭日常饮食。

    8.耐心鼓励婴幼儿进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从哺乳逐渐过渡到喂食、自主进食、与家人同桌吃饭,这个过程可促进婴幼儿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有利亲子关系建立。父母和养育人要营造快乐、轻松的进食环境,鼓励但不强迫婴幼儿进食。婴幼儿进餐时不观看电子产品,每次进餐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30分钟。

    9.提倡家庭自制食物,控制婴幼儿糖和盐的摄入。清淡口味有利于婴幼儿感受、接受不同食物的天然味道,降低偏食挑食风险,有利控制糖、盐摄入,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1岁以内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和调味品。1岁后辅食要少盐少糖。2岁后幼儿食用家庭膳食,仍要少盐少糖,避免食用腌制品、熏肉、含糖饮料等高盐高糖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10.定期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时获取科学喂养指导。1岁内婴儿应在3、6、8和12个月时,1至3岁幼儿在18、24、30和36个月时,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检查,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行为。▲, 百拇医药(单祺雯、谢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