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0.20
编号:86075
找到归属感,心有所依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20日 生命时报 2020.10.20
     选择兴趣小组 积极参加团建 主动结交朋友

    找到归属感,心有所依

    受访专家: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刘爱书

    本报记者 张筱悦

    老家在黑龙江的晓蕾三年前大学毕业,当年顺利到广州工作的她满心欢喜,憧憬着正式的独立生活,畅想未来。然而,几年过去了,现在的晓蕾更大的感受不是斗志昂扬,而有些许寂寞。尽管在新的城市生活了两三年,但她仍感觉难以融入,听不懂当地方言,吃不惯食堂的饭菜,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与同事也是泛泛之交,平时更多的是独来独往。有时看到别人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在一起,晓蕾内心会感觉很孤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缺乏归属感的情况很常见,在外求学、工作,没有建立新的人际网的人常常感慨心无所依、心无所属。

    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刘爱书告诉记者:“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在某个系统或环境中的‘参与感’,这种体验使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环境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天然地会追求归属感,其形成有进化基础。维持社会关系可以帮助人类生存和繁衍,群体中的人们可以分享食物,帮助照顾孩子,保护自己,而独自一人则显然处于劣势。因此,我们会想要与他人交往、融入群体之中,当无法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时就容易感到痛苦。归属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在它的推动下,人们需要与少数人进行频繁、情感上愉快的互动,并且会让这些互动保持稳定和持久。而去到新环境,难以适应且不善交友的人,更难产生参与感,甚至会感到被排斥,觉得没有归属感。
, http://www.100md.com
    一般来说,归属感强烈的人会表现得更自信,内心更加安定、有安全感,不会患得患失,对自己所在的环境更为认同,做事更加积极,与周围人也都能很好地相处。而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业余生活单调,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严重了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除了这些表现,也可以借助“一般归属感量表”来评估个人的归属感(见相关链接)。

    都说“吾心安处是吾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所在团体和环境是接纳自己的,也是可以放心依赖的。如果经过评估,自己目前的归属感并不高,刘爱书建议:“找归属感,回到人群中去。”

    1.加入关系良好的团体。良好的群体关系是提升个人归属感的基石。群体是我们生存、工作、学习所依附的大环境,尤其是那些曾遭受排斥的人,如果可以加入到一个相互鼓励、正向引导的团队中,安全感和稳定感都会倍增。有条件的,尽量选择有包容性和宽容性的团体,如果所在的大环境中缺乏这种联系,可以加入一个积极的小团体来改善。比如刚入大学的新生可以选择感兴趣且氛围积极向上的社团,工作者也可以加入志同道合的群体来增强个人归属感。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定期的集体活动是增进各成员感情的有效方式,且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感情也较为稳固。例如班级或单位组织应多组织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单位团体可以定期做一些团建,同学、同事私下也可以多约出来吃饭、郊游等,增进彼此的关系,也提高对团队的认同感。

    3.主动结交朋友。当你在某环境、某群体中,与一个人或一些人建立深厚的情谊,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帮助,那么感受到的冷漠、枯燥、陌生就会少很多,甚至会觉得这个集体是自身成长的精神家园,更容易真正融入其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