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08
编号:87054
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8日 生命时报 2020.12.08
     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 郭力平 □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博士后 张义宾 邓成龙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马淑钦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王广海

    编者的话:如今,幼小入学考试、中考、高考让家长们焦虑不已。这种紧迫感不仅来自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也源于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如何开发孩子大脑,成了家长最关心、最操心的话题。本期,华东师范大学脑科学研究团队帮家长们答疑解惑。

    大脑有多少潜力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智力落后,总希望尽快开发出孩子的潜能,以避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他们对大脑发育并不了解。

    到底什么是智力?如果一个3岁孩子会背很多唐诗,是不是就表示他很聪明?或者一个孩子很小就能进行多位数计算,是不是意味着他是数学神童呢?这就涉及到什么是智力这一问题。智力的定义很广泛,包括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语言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单个能力的突出并不能说明其整体智力水平。也许一个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早,早期表现出更高的语言水平,而另一个孩子抽象思维发展得好,更早学会了数字计算,但这都不代表他们的智力在一个很高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需要综合评定,不能片面评估。
, 百拇医药
    大脑到底有多少潜力?很多说法表示,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实际上,大脑的物理体积大小决定了人类大脑能力是有限制的。这就意味着,人的大脑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有限的,一种特长的发展往往是以其他能力的延后为代价的。一味追求某种技能的提升,不但可能无法开发大脑整体智力水平,而且可能因为增加大脑负担而延后其他能力的发展。▲

    0~3岁是黄金期

    智力开发究竟有没有必要?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其大脑以每天增长25万个神经元的速度发育,这种速度一直持续到学龄前。与成人不同,儿童智力发育有“机会窗口期”:6个月左右的婴儿是“世界公民”,能够辨别世界上所有语言的不同发音;12个月左右的婴儿主要对自己的母语表现出敏感性;20~24个月时的幼儿,随着大脑激活模式变化,进入了“词汇爆炸”式增长阶段,这种阶段一直持续到3岁,也就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指出,如果婴幼儿一出生就接受高质量教育,潜能就能得到100%的发掘,5岁开始只能发掘80%,而10岁之后即使接受再好的教育也只能开发不到2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有类似观点,认为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等外部感官刺激尤为敏感。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更是指出,要把握“0~3岁”这一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性格等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关键期。
, 百拇医药
    现代脑科学的发展证实了以上观点的合理性,当然也有不同观点。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应当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顺序,先丰富感性,再增长理性,避免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指出“智力开发越早越好”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早期经验对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但早期经验不等于智力开发。儿童的发展更需要信任、爱和理解,需要游戏与外部世界互动,让好奇心得到伸展。脑科学诸多证据表明,是这些经验更好地支撑了大脑的发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格赛尔的“成熟论”思想强调,儿童智力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的大脑如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各种思维活动如同在上面运行的软件应用。当硬件系统没有完全建立好的时候,其软件应用是跑不快的。尤其是人类的前额叶皮层,掌管着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推理,需要较长的发育成熟时间。在其尚未发育完全时,强行要求孩子学习复杂的知识,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学习内容,而学习效率低下,乃至受挫而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

    所以,早期智力开发有必要,但要把握好度,适时适度的教育才能为儿童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 http://www.100md.com
    花样早教日趋低龄化

    为应对升学要求,家长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各种幼儿教育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主推的教育年龄也越来越小,“0~3岁”“2~8岁”的宣传标语似乎“扎”进了家长们的心。总的来说,主要有四类:

    一是幼儿园教育。许多幼儿园提供双语环境,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甚至有些幼儿园入学考试就已经达到小学难度,我们需要警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二是机构教育。幼儿园在校时间有限,家长自然不会放过周末乃至课后时间,因此各类机构层出不穷。从最传统的语言、器乐、舞蹈、体育、书法、奥数等兴趣班,到结合流行趋势和现代科技的iPad操控乐高搭建探索班、逻辑思维训练班,科学实验班等,搞得孩子疲惫不堪,积极性下降。

    三是家庭教育。为充分利用机动时间,许多家长选择为孩子找家教,进行英文、算数讲解或绘本思维游戏的陪伴阅读。结果是孩子牺牲了玩耍时间,“被动”在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 http://www.100md.com
    四是线上教育。随着数字化发展,幼儿智力开发产品日渐多样化,主要包括各类app、游戏、线上课程等。有主推真人外教的口语教学、有通过小游戏重复强化记忆来帮助儿童识字的线上阅读、有引入“情景动画故事 + 知识点操作互动 + 教具实物配合”的思维课程。对于孩子尤其是幼儿来说,花样早教课程究竟能被接受吸收多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智力开发关键在家庭

    大脑的一般发育模式在每一个孩子中都是无差别存在的,决定孩子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是在“机会窗口期”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家庭是最好的场所。

    首先,多亲子陪伴是大脑发育的“社会门控”。科学家通过分析婴儿出生24小时内的大脑活动后发现,母亲的声音特别能够激活新生儿大脑语言区,而其他女性不行。此外,与父母相处和互动,尤其是言语交流,降低了大脑右侧颞上回的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密度,能促进儿童对复杂语言的学习。因此,父母平时再忙,也要尽可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
, http://www.100md.com
    其次,阅读是开启幼儿大脑发育大门的“重要密码”。家庭的阅读环境会让儿童的大脑产生可观变化,早期就开始在家阅读的儿童,其语义处理和心理想象的脑区激活程度更高。就阅读品质而言,亲子共读更为重要,日本学者利用fNIRS技术探索了母亲与孩子共读图画书时的激活模式,发现亲子交流使孩子的大脑额叶激活水平更高。

    再次,合理使用屏幕是儿童早期脑发育的“积极经验”。一项研究发现,9个月大的婴儿与同龄伙伴共用屏幕,他们的认知及学习效果都更好。但同时也要避免滥用。一项研究对3~5岁儿童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发现那些每天独自使用屏幕超过1小时的孩子,其大脑白质(大脑神经纤维)发育水平较低,甚至还会出现紊乱。因此,合理使用屏幕、适时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在数字化时代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最后,睡眠是激发大脑潜力的“营养补剂”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睡眠影响婴儿的脑发育及认知情感发展。睡眠不仅在学习和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还可激发创造性思维。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是在白天打盹之后发现了苯环的伟大创造。因此,想让孩子智商高、情商高,千万别忽视睡好觉。▲, 百拇医药(郭力平 张义宾 邓成龙 马淑钦 王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