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91453
康德,仪式感赶走孤独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9日 生命时报 2021.04.09
     定时定点的生活丰富且有诗意

    康德,仪式感赶走孤独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任增辉

    哲学界有一句流传的名言,“说不尽的康德”。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的3次“千年思想家”评选中,德国哲学家康德都名列其中。但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思想家,一生深居简出,孤独终老。直到过世,也未走出自己的出生地柯尼斯堡小城。然而康德似乎并没有孤星入命的悲情,而是享受孤独的生活。他是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孤独的呢?其中一个答案是,过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生活:每天不多不少睡7个小时,早晨5点准时起床,在家里或任职的大学里工作到下午1点,而且准时上课,一生从未临时停课;1点工作结束后与人共进午餐,下午冥想;晚上7点准时散步,10点按时上床睡觉。传说当时柯尼斯堡小城的市民会以康德的行程校对自己的手表,因为他每天走到一个地方的时间几乎和当时市政大厅的钟表一样准确。

    最近发表在《市场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仪式有助于缓解孤独感。那些经历长期孤独的人,往往觉得生活缺乏意义,研究人员告诉参与者在日常用品的消费上采取一些仪式,比如“扭舔”来吃奶油饼干而不是直接就吃,结果发现这些细小的、独特的“规定动作”能给参与者的日常行为添加意义,有效缓解孤独。许多国家甚至有“仪式感教育”,日本的小学生在学校用午餐,是由孩子们轮流穿上白大褂去给其他孩子分餐;奥地利的父母在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之前,会让孩子穿上礼服,学习基本礼仪;美国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放一个“感恩罐”,鼓励孩子把值得感恩的小事写在卡片上等。

    仪式感能给原本平凡普通的事情增添庄重感,让我们对眼前的事有敬畏心,而不是“随便做了一件无聊的事”;而且,有仪式地、规律地办事,能消解掉很多迷茫、混沌、无意义的纠结;还有,生活中小小的仪式,可以安放内心细微的情感,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趣味。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获得日常意义感,来对抗无法避免的孤独。

    说到仪式我们可能会想得很隆重,如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张灯结彩等。其实生活中的仪式不必复杂,贴近实际、珍视日常点滴即可。比如就从起床仪式开始: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起床,起床后伸伸腰,放一首舒缓音乐的同时认真叠好被子,然后洗漱;工作日穿上正装,打好领带;还可以在吃饭前都喝一口汤,或摘下手表、放下手机,用一个动作告诉自己“我现在开始享受美食”了;开始工作前可以喝一杯咖啡;睡前写一篇日记或写感谢卡片等。

    仪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造和编写自己的仪式清单,所有能够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提供安放之所的仪式都意义非凡。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能有独特的生活仪式,那么他确实可以让普通、重复、孤独的生活变得有诗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