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5.21
编号:92251
规划过度适得其反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21日 生命时报 2021.05.21
     目标过高遭遇挫折 过程僵化自我怀疑

    规划过度适得其反

    受访专家: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心理咨询师 石孟磊

    本报记者 李珍玉

    “有所期待”是幸福的根源之一,所以我们常常会做计划、定目标,希望自己进步,给未来一个期许。然而,过度规划未必是好事,有时对未来太强烈、太确切的期待,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心理咨询师石孟磊说,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被教导着要学习一项必备技能——时间规划。它既包括短期的阶段性目标,也包括长期的宏观规划。从根本上讲,这些规划都是在帮我们处理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达成怎样的人生目标。而且,社会对每个人的时间规划也有要求,比如期望你什么年龄结婚,什么年龄晋升,等等。时间规划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与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这能帮助我们减少对时间的浪费,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和行动上,把人生的很多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所以,规划给我们提供了安全感,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 百拇医药
    但是,凡事都是过犹不及。石孟磊认为,规划过度了会有反作用。例如容易让我们陷入目标完不成的焦虑中,内心充满紧张冲突;有时,我们会把完不成任务归结为自我能力不足,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攻击,严重影响了幸福感。

    过度规划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任务分散。比如一年内要读100本书、考MBA、健身、学乐器、学画画、旅游几次……想法太多,就会模糊重点,让精力分散到每件事上,结果每件都做不好。二是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会激励进步,而会让我们缴械投降。比如一个人从未写过论文,却要求自己一个月内写一篇万字的科研报告,结果就是完全动不了笔。三是过程僵化。一些人把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把时间利用精确到每分每秒。这满满的安排让评价没有了弹性,只有“完成”与“完不成”两极。当环境发生变化或条件不允许导致计划落空时,会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和受挫感。这时,他们往往不是调整计划,而是陷入怀疑“自己为什么没做到”,甚至无视本已获得的进步和成就。

, 百拇医药     有效率、快乐的人生离不开规划,但要合理,包括5个要素:1.难度适中。目标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难度太小,不足以吸引注意力;难度过大,容易畏难而放弃。2.具体可量化。考虑个人的能力后,制定具体、可量化的标准。比如,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每天写1000字,据此把控进度,了解成效。3.长短目标相结合。我们可以把长期的目标拆解成几个短期阶段性目标,通过完成每个短期目标,最终实现理想。4.做出承诺。有时,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坚持下去,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还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督促我们进步。5.灵活调整。有效的目标不应该是僵化的,我们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己的个性来随时调整。

    石孟磊说,希腊神话有个海神叫普罗透斯,他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形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确实需要培养像普罗透斯这种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适应的能力。因此,在做计划时,给自己一点变动的空间,不纠结在固定的框架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