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7.09
编号:93149
搞创新得有点献身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9日 生命时报 2021.07.09
     搞创新得有点献身精神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 吉训明

    医生的追求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我来说,如何让病人的生命更有尊严,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在临床上最常遇到的疾病就是脑卒中。脑卒中一旦发生,一半以上的病人都会留下残疾。病人常常是瘫着进医院、瘫着回家,很多时候,尽管出院了,身体却落下了残疾;虽然康复了,用不了多久又会复发。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在我国常被叫作脑血栓或脑中风。据统计,我国脑卒中人群已超过1500万人,但每年仍以8.3%的速度在增长。如果加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这些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话,脑卒中的潜在人群有将近3.3亿人。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负担。20余年的行业经验让我越发认识到脑卒中防治的关键问题所在——预防。
, 百拇医药
    脑卒中防治的关键,在预防。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高于欧美国家,患者存在着反复住院的情况。不少患者常常在有症状或者发病后把“输液”治疗当作金科玉律,而忽略了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早期预防筛查和基本防治常识的了解。因此,从各个渠道对民众开展脑卒中专项科普宣教,加强民众预防意识,注重对自身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筛查,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心脑血管健康管理,是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

    脑卒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注重早期预防,就可以有效阻止脑卒中的发生。而预防的费用不到治疗费用的1%,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花1元钱预防,比在治疗时花100元钱的效果更好。遗憾的是,这简简单单的道理,在推广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个人的健康管理意识一直是我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团队经常会做一些社区健康筛查的工作,咨询者总是寥寥无几,有时我们走进家庭去给老人们做筛查,还会吃到闭门羹。直到我们告诉他们“做筛查送花生油”,医生的桌前才会排起一条长队。所以我常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百拇医药
    20年前,我国有关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动脉研究的层面,医疗机构从来不筛查脑静脉的问题。在以前,脑静脉梗阻引发的头痛、脑鸣、记忆下降、失眠等问题,往往被认为是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医生们都会忽略脑静脉这一思考维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的一位病人。这位病人的治疗与复查效果很好,但在咨询其他医生的时候,被告知“静脉根本不需要治疗”,于是对之前的治疗产生了严重怀疑。他的家人闹完相关部门又去找我们医院的领导,当时真的很头疼。本来是全心为了患者,最后反而被误解,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

    如今,通过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神经保护等一系列研究,我们研发了脑静脉窦血栓治疗的专用器械,填补了国际空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将危害婴幼儿和孕产妇为主的重症脑静脉血栓的救治成功率从45%提高到88%,致残率和死亡率从高达30%降到到12%。

    有一句话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其实搞创新也是一样,创新也会被误解,也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得有点献身精神。我记得最初研究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是一位德国医生,当时他勇敢地把一根导管从自己的静脉插进去,慢慢通到了自己的心脏,这才开辟了心脏疾病检查、治疗的全新方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