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9.07
编号:94236
各国都在探索教育公平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7日 生命时报 2021.09.07
     各国都在探索教育公平

    编者的话:9月1日,全国大多数中小学迎来“双减”下的首个新学年开学。“双减”风暴下,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下降,家庭作业减少,课后不再上辅导班,考试成绩不公开……“双减”政策落地,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有力手段。那么,世界各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德国: 不按成绩论好坏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德国非常重视教育公平,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都不分重点班,大部分联邦州的公立小学实行分片区就近入学,很少出现跨区择校现象,也没有所谓的“学区房”,这与德国教育水平比较均衡有关。

    德国幼儿园三年中,不进行学科教学,主要任务是学会认识社会。德国小学只上半天课,下午1点左右就放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以游戏和互动为主,不给孩子排名,三四年级才开始系统性知识教育。即使初中和高中,压力也不大,中小学的家庭作业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
, 百拇医药
    德国2/3的中学生就读职业学校,进行双元制职业培训,一边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在企业实习。这些学生也可按自己兴趣参加高考,只要考试及格,基本可以申请到普通大学或技术学院。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也不用发愁。这些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每月可以获得600欧元作为生活费。助学金可以在大学毕业工作后逐步还清,而且只要归还一半钱。

    有调查显示,德国孩子在整个受教育期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花费平均为2万欧元,只占德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近一半。因此,在德国,很少有人抱怨教育不公平。而且,不管职业学校毕业的技工,还是大学硕士毕业的工程师,工资差距也不大,晋升机会很多。▲

    法国: 课后辅导都免费

    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刘玲玲

    在法国巴黎,小学生课外托管主要有午间班、自习看护、主题工作坊、作业辅导、“蓝色工作坊”等形式,这些活动属于法国学校“课外活动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由地方政府依托学校和各类协会提供。
, 百拇医药
    其中,自习看护是主要形式,每次约1.5~2个小时。孩子们在下午4点左右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会有专门的辅导员在班级监督,还会有零食和活动时间。这类自习看护价格根据家庭收入计算,一次费用在0.64~8.32欧元(约合人民币4.8~64元)不等,目前巴黎已有2.3万名小学生注册了该类看护。

    此外,孩子们还可报名参加由学校和当地市政活动团队及一些文化协会共同组织的“工作坊”,大部分是免费或只收取很少的注册费用。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巴黎市政府与巴黎学区还合作推出免费的“阅读工作坊”。对于开始拥有家庭作业的中学生,法国教育部自2017年底推出“完成作业”计划,为学习困难的初中学生提供免费课后辅导,以消除由家庭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习资源不平等现象。学生可在学校完成作业,且有辅导老师免费进行辅导、答疑解惑。

    假期,孩子除了同家人一起度假,还可根据兴趣选择参加由法国教育和文化部门及地方政府共同组织的各类校外活动,这些活动大部分是免费的。此外,学生还可参加“寄宿学习夏令营”,其中80% 的住宿费用(上限为每名未成年人每周 400 欧元)由政府支付。▲
, 百拇医药
    日本: 老师六年一轮岗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 丰

    在日本,国立和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都是公务员,是服务大众的行业,轮岗是基本制度之一。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公布2021年度教师轮岗名单,总人数达到了5501人,其中校长654人,副校长732人,指导教师、主管教师431人,主任教师327人,一般教师3357人。

    日本轮岗制度规定,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的时间最短为3年,最长为10年,一般6年一换,上至校长、副校长,下至一般教师,有些教师不到6年,也可提前申请自愿轮岗。不会出现一名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和一个市区内发挥影响力、掌握话语权的情况。这一制度开始于1949年,日本国会通过并颁布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推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稳定促进日本的教育质量。

    当然,为了教育公平,可能对教师产生了一些困扰,出现不得不离开家人到偏远地区上任的情况。不过由于教师都是公务员身份,所以无论在哪所学校教课,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都是一样的。在偏远地区,地方政府还会给予特别补贴。日本教师的平均工资比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高出约30%。同时,轮岗制度会考虑教师自身情况,新任教师3年内不轮岗,女教师怀孕产假期间不轮岗。▲
, 百拇医药
    韩国: 废除重点中学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夏 雪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政府为解决日益激烈的升学考试竞争,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相继取消初、高中入学考试录取制度,开始推行“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采取措施包括废除重点高中,实行抽签定校的招生制度,教师、设备实行统一标准等。

    20世纪90年中后期,随着全球化到来,精英化教育模式开始抬头并得到政府鼓励。2002年,韩国政府出台《英才教育促进法》,旨在给天资聪明的学生特殊教育,各种科学类高中、外国语高中等“精英高中”出现,逐渐脱离“平准化教育”的本质。由于“精英高中”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比较高,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名牌大学。在这一大环境下,申请精英高中的人越来越多,入学难度越来越大,迫使很多家长花费大量金钱用于课外辅导,加剧了学生课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以及教育不公平和阶层固化。

, http://www.100md.com     为缩小教育差距,韩国教育部宣布2025年起废除所有“精英高中”,统一转为普通高中。同时,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超过2万亿韩元(约合110亿人民币)用于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芬兰: 学生从来不补课

    本报驻芬兰特约记者 荷 芃

    芬兰孩子从出生的第9个月到5岁之间会进入“芬兰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体系,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6岁进入学前班,7岁开始接受学校9年制义务教育,然后升入高中。在芬兰,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补课”一词都十分陌生,学校课程也十分轻松。在如此“自在”环境下,芬兰学生的成绩仍名列前茅。2018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发表的第七轮对国际学生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三大学科的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三项测试成绩均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三。

    芬兰的教育体制是如何实现“学习——生活”两平衡状态的呢?一个公开秘密是,无论地理位置或社会经济背景如何,芬兰各地的儿童都能获得同样高标准的教育。芬兰教育部长李·安德森公开表示,芬兰人可以相信当地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芬兰政府实施了许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举措,如芬兰每一所学校都会向学生提供一份免费营养午餐;90%的芬兰综合学校实施了一项名为“KiVa”的反欺凌计划;70%的芬兰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促进儿童体能的训练,体能训练能有效激发儿童脑神经。同时,芬兰九年基础教育体系不仅为学生们提供均衡的教学大纲,还为他们营造轻松安静的学习氛围。图书馆内散发着香气的绿植、看上去就想躺着看书的“懒人沙发”等都为学生减压产生了积极影响。高年级学生一般会三五成群到图书馆自主阅读或共同研究老师布置的小课题等。此外,教师在芬兰是一个地位极高且受尊敬的职业,也是芬兰教学质量高的原因之一。▲, 百拇医药(青 木 刘玲玲 蒋 丰 夏 雪 荷 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