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编号:94322
秋天为什么要养阴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1.09.10
     秋天为什么要养阴

    阴津是滋养脏腑、形体与五官九窍的精微

    物质,最易被燥邪所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薛鸿浩 □住院医师 姚唐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学独有的养生理念,为何秋冬要养阴?首先要理解阴的概念。

    中医认为,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物质和功能属阴,有形可察的精、血、津液属阴。阴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人体之阴,能够滋养脏腑、形体与五官九窍,也是秋天最易被燥邪所伤导致不足的精微物质。如果阴津不足,脏腑、形体与官窍都会受到损害,出现眼睛干涩、鼻干咽痒、口舌干燥等以津液分泌减少的不适症状,以及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舌痛等以虚热内扰为主的健康问题。
, 百拇医药
    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的一系列表现,如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素体阴虚内燥、外感燥气疫毒,内外合燥在咽,可见咽喉肿痛;若肺津亏损严重,最终会导致肺痿之证。肺与大肠相表里,同属阳明燥金,中医认为“同气相求”,因此秋燥时节阴津不足的人常有大肠津亏、大便干燥的表现。若胃阴不足,阴不制阳,则胃气容易上逆而发生呕吐、呃逆,阴虚内热则饿了也没食欲,中医认为“培土可生金”,但胃阴不足,也会影响到肺阴。脾在液为涎,若脾精亏虚,涎液分泌减少,则见口干舌燥,脾阴不足而生内热,可见大便难下。阴津严重不足,必会伤及肝肾之阴,可见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等肝肾精血两亏之证,或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而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中风;若伤及人体根本,可见肝肾藏泄功能失常,女子月经失调、排卵障碍,男子阳痿、遗精甚至不育。秋天养阴,目的是保持人体阴阳和谐,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运行有序,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如果不遵循自然法则,阴不能得到正确养护,就会导致阴阳失衡,产生疾病。中医如何“养阴”?

    中药养阴。对于阴津损伤不重的人群,可选用单味或几味具有养阴功效、性味平和的中药泡茶。比如,滋养肺胃的麦冬、润肺安神的百合、滋阴通便的玄参、补肾养阴的石斛等。对于阴津损伤较重,或平素体质偏于阳热和携带基础疾病的人,可根据疾病或体质服用中药方剂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代表方如五汁饮、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等。
, 百拇医药
    饮食养阴。秋季干燥,应及时补充水分,多饮温水,适当食用梨、雪莲果、荸荠等水分充足且能养阴生津的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辛辣之物不仅伤胃耗阴,还会影响肺气宣发,损于皮毛,内燥与外燥相合更伤人体阴津。此外,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无论生活中常见的蔬果,还是珍贵的药品食材,都可运用不同烹饪方法相互搭配,起到养阴效果。如五汁饮就是用梨、藕、麦冬、荸荠、芦根分别取汁和煮水混合而成的养阴饮品。此外,还可服用百合莲子粥、山药红枣银耳汤等食疗方健脾润肺养阴。

    起居养阴。秋令应当少受秋风,避风燥,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草木萧瑟,天地间有萧杀之气,人们要保持平和心境,遵循昼夜节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行为消耗肝肾之精。通过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增强人体抵抗力。秋冬运动忌大汗淋漓,容易耗气,周身发热、微微汗出是较为理想的运动状态。

    咽津养阴。《黄帝内经》中有“饵舌下津令无数 ”可治肾病之说;《千金方》中说彭祖养生用 “数数叩齿,饮玉浆 ”之法 ;《抱扑子》也记有“采灵液于金梁。”咽津养生法主要包括:舌抵上腭、牙龈或舌抵下颚以生津;津生后“汩汩有声”而咽津,充分运用上消化道与眼耳口鼻的肌肉;咽津后凝神静气,调和气息而养津。

    需要注意的是,秋天养阴一定要辨证看待。在中医学说和养生理念中,阴阳多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与能量。换句话说,养阴过程中,不能一味着重于阴而忽视阳,需要顺应秋季燥金为主的时令特点,以顾护人体之阴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http://www.100md.com(薛鸿浩 姚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