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6704
慢养出来的孩子有韧劲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1.12.28
     慢养出来的孩子有韧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 艳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让不少家长在育儿中总是充满焦虑,于是孩子们不得不早早识字、早早背单词、早早学舞蹈、早早钢琴考级……殊不知,不顾孩子的发展规律,拼命鸡娃,容易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困难的,不断受挫的学习体验也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也能做到,但带来的后果就是,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所以育儿急不得,慢养可以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有效,身心更健康,面对生活也更有韧劲儿。然而,慢养并不等同于父母什么都不管,而是要依据孩子的特质、发展水平进行教育,家长在进行慢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孩子的特质,不比较。育儿首先要看到和接受孩子之间的不一样,不能总拿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教育的标杆。比如看到别的孩子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结果孩子痛苦,大人也会失望。还有些孩子有阅读障碍,看着书本上的字都在晃动,即使很努力了成绩依然不好,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困难,批评孩子不上进。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先了解孩子的特质,既要知道孩子的长处,也要懂得孩子的难处和不足,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2.以孩子现阶段的水平为教育基础。忽视这点的教育是徒劳甚至有害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要基于他们现在的成长阶段和年龄,比如2岁的孩子手部力量和精细动作都未发展到可以轻松握笔、运笔的阶段,强行让他们学习写字不仅写不好,还可能对孩子手指关节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学习内容应该稍微高于孩子当下的发展水平,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会让孩子觉得有希望,愿意去努力。

    3.教育中不能缺少关爱。育儿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给孩子关爱。不要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否定孩子的一切。生活中经常看到因为学习成绩,父母和孩子不休地争吵,甚至对孩子进行嘲讽、贬低。“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在这一声声的责骂中,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或是担心自己学不好父母会不爱自己,内心充满着担忧、焦虑。其实,当一个孩子坚信父母是爱自己的,即使学习遇到困难,没有考好,也愿意继续努力再次挑战。这样的孩子也会更有韧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