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12.31
编号:96756
助眠床品多是卖概念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31日 生命时报 2021.12.31
     市场潜力大 主打黑科技 效果难评价

    助眠床品多是卖概念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 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张卫华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陈 葵

    本报记者 牛雨蕾

    据估算,全球约有24亿人失眠。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成人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有睡眠障碍。另有研究显示,我国有86.2%的人缺乏优质睡眠。为“睡个好觉”,很多人不断尝试各种助眠产品,如助眠枕、助眠床垫、助眠纺织品、助眠保健品,以及监测、改善睡眠状况的手机软件等。与此同时,睡眠经济正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容量已超过1万亿元。京东发布的《2019~2020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17~2019年助眠类商品数量年均增长超32%,商家数量年均增长超65%。
, 百拇医药
    宣传花样多,消费者难免犯晕

    《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显示,年轻职场妈妈和“00后”购买的助眠产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穿戴式设备(眼罩、手环、头戴按摩仪等)、助眠枕、养生足浴盆。其中,助眠枕的购买率虽不敌穿戴式设备,但在单品中发展潜力却极高。

    《生命时报》记者在线上购物平台发现,助眠枕的商家多使用“材质”“睡眠分区”“符合人体工学”等词汇宣传产品功能。枕头内芯材质从传统的荞麦/植物/羽绒,到火爆一时的记忆棉,再到乳胶、亚麻空气管/植物粒子等,数不胜数。“乐活智麻”创始人赵冰称,他们使用的“空气管”材料在日本已经推广使用20多年,具有透气、防螨、可随时按需求增减等特点;“大熊座”创始人万格格也透露,他们使用的植物粒子内芯具有可调节、可水洗等特点。枕头的助眠效果基本都是通过“材质可有效支撑颈椎”“材质有利于身体排热、排汗”“枕头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睡眠分区”等来宣传的。

    其他床上用品一般也是从特殊材质、设计等方面宣传。蚕丝被品类的商家宣称,蚕丝“可尽快吸收并散发汗气”“含97%纯天然动物蛋白,可安定神经,缓解失眠”等。
, 百拇医药
    床垫等大件床品则推出所谓“黑科技”。有的床垫内置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心率、鼾声等;有的声称能实现智能实时调整,比如监测到鼾声后会适当调整产品高低;有的把音乐助眠功能嵌入床体;有的则说能根据睡眠状态调整灯光,提供适合生理激素变化的环境;还有的“能将环境自动调整到合适的温湿度,达到助眠目的”……五花八门的说法,让消费者不知真假。

    谈功效,缺乏充分证据

    助眠效果缺少评价体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在设计理念上确实符合一些睡眠习惯,但能达到多大效果,目前不好评价。”当下很多产品都从透气性、支撑性、软硬度、重量等方面考虑,选用一些新材料,解决了旧产品无法兼顾支撑力和透气性的问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睡眠过程中出汗、闷热、颈椎不适导致的失眠,同时带给人们更好的睡眠体验。然而,关于这些助眠产品是否真的有效,高伟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系统或方法。
, 百拇医药
    睡眠监测功能有些“鸡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表示,一些产品宣称的“监测睡眠”功能,只对少部分确实需要了解自己睡眠状况的人有用,大部分人其实没必要知道,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陈葵说:“关于睡眠监测,现在大部分售卖的产品包括手环、床品等,只能通过监测使用者的心率、血压、体位变动等,粗略地估算出睡眠周期,几乎做不到对脑电波的测量。”建议真正有睡眠障碍、需要对睡眠进行实时监测的人,去医院看睡眠门诊,用专业的医用设备来监测。

    睡眠分区技术尚不成熟。张卫华说:“一些助眠枕使用的‘睡眠分区’概念意义不大。”这些分区只是机械地、固定地设置一个睡眠区域,但人在睡觉时往往不自觉地移动、翻身,并不知道自己移动到哪个区域。陈葵也认为:“仰睡和侧睡需要的枕头高度确实不同,但我们睡着后无法控制自己的姿势,所以睡眠分区究竟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因此,助眠枕应该最好根据睡眠姿势自动调整高度,但目前的产品在技术方面尚无法实现。“其实很多技术已经有了,只是还不成熟,未实现应用。现在的产品基本上还在使用相对低端的技术。” 陈葵说。
, 百拇医药
    恶性竞争严重,劣币驱逐良币。“乐活智麻”创始人赵冰说:“现在几乎只要出现一种材料,大家就一窝蜂地开始使用。”记者发现,某购物平台上有多家品牌售卖空气管/软管材料枕头,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另外,很多厂家并不注重提升产品的细节质量,而是在概念、推广方面更下功夫,希望打造“网红产品”,而消费者分不清哪个更好,就容易选择低价或“颜值高”的产品。“大熊座”创始人万格格表示:“很多时候,枕头只是床垫等大件床品的赠品,很多商家就会理所当然地选择最便宜的,最后导致真正好的产品反而卖不出去。”

    做好基础研究,产品才有生命力

    尽管近年来睡眠科学有很大进步,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张完整的理论图谱能表明睡眠究竟是怎么回事。换句话说,药物治疗睡眠障碍尚且没有完美方案,更遑论一些助眠产品,有些助眠理念甚至都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验证。

    基础研究是根本。一位睡眠科学专家严厉指出:“现在很多助眠枕还是贩卖概念居多,真正有专利的产品较少。做好基础研究才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根本。”商家要想真正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就应多投入基础研究。该专家直言:“把基础研究做好了,把睡眠问题搞清楚了,做出来的产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有真正的长期效益。”
, http://www.100md.com
    个体化定制是方向。“产品要立足基本功能。”张卫华建议,床、枕头等都为了睡觉,个体舒适度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个体进行精准定制可以是未来发展方向。陈葵也认为,理想的床品一定是个性化的,“个体主观感受不同,应为个体打造合适的产品”。

    强化功能是手段。高伟说:“强化助眠功能,可以从环境角度发力。”睡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面考虑,尽可能打造适宜环境。比如,把室内通风、光线、温湿度、床品、声音等全部纳入考虑,保证睡眠空间舒适;一些床品还可增加按摩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感。监测功能方面也应做得更专业,甚至可以和社区、医院合作,给出解决方案,起到疾病预防、预警功能。高伟表示,如果可以使用科技助力,对不同疾病进行分级管理,在家庭层面解决一些小的睡眠问题,是很好的思路。

    睡眠产业要想做好,离不开睡眠科学的整体发展。“人群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需集中各方面力量。”高伟说,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的相关标准也都尚未明确,人员的培养认证、效果评估等方面还不到位。要推动这些工作,需促进各方力量加强合作,行业协会可以在中间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