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3.01
编号:95281
八成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中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日 生命时报 2022.03.01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 郑 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本报记者 李珍玉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期刊上发表研究称,我国77.13%的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中,18.49%发生在医院,1.69%发生在养老院,1.13%发生在去医院的路上,还有1.56%发生在其他地点。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首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研究利用中国国家死亡监测系统(覆盖31个省份3亿多人口)对2008~2020年共710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分析后发现,除上海和北京,其他地区的家中死亡比例均高于医院死亡。在所有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农村居民约占3/4,是城市居民比例的3倍。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郑博说,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地点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20世纪初,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和技术不发达,家庭死亡占所有死亡90%以上。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增加,死于医院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80%左右。近几十年,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姑息治疗等生命晚期照料,在家死亡比例再次上升。我国一些地区尚处在第一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处在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

    专家分析,某种程度上,死亡地点可以反映医疗资源是否丰富、医疗技术进步的程度、医疗资源分配的状况等。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家中死亡比例高,受影响因素很多:

    医疗资源分配尚不均衡。郑博说,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和保障好,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在生命末期更可能在医院救治,而相对偏远地区更少选择医院救治。受教育程度、健康意识也对就医选择有影响。

    居家养老居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说,老龄化逐渐加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居家养老占90%以上,一些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希望在生命末期待在家中,有亲友陪伴。
, 百拇医药
    个人因素和文化影响。张海澄说,云贵川闵桂琼陕甘宁,甚至经济发达的江浙,心血管疾病居家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京沪,不排除受“落叶归根”等传统文化观念影响。

    两位专家认为,单纯看心血管疾病死亡地点在家里还是医院,并不能代表医疗救治能力。其实我国心血管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过,还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进一步提升急重症抢救能力。郑博说,近十年,我国各地医院不断扩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未来需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推进,增加医疗资源可及性,使医疗系统更高效运转。

    加强急救知识科普。在我国,心脏性猝死80%发生在家中,不足1%的患者被救活。张海澄说,很多人不会急救技能,错过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要加大公共场所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安装,大力推广急救技能培训。

    慢性心血管疾病末期不一定去医院。一些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一定非去医院,居家照护、临终关怀服务增加可能是未来趋势。

    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个人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好体重、积极预防“三高”,戒烟限酒。慢性病患者要遵医嘱治疗,定期随访就诊,做好康复锻炼,减少急重症发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