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5.31
编号:86911
中国式家庭教育 权威瓦解后的困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31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5.31
    

    张晓刚作品《一家人》图片来源:昵图网

    ■记者 李芸

    “80后”王女士是4岁孩子的妈妈。小时候她爱读郑渊洁的童话,崇拜郑渊洁,更羡慕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的关系,“郑亚旗能直呼郑渊洁的名字,和父亲是朋友关系,在父亲面前他是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

    对出身军人家庭的王女士来说,父亲的话就是命令。于是王女士很早就对自己说,以后要做一个民主的家长。做母亲前,《爱和自由》、《给孩子自由》这样的书就摆上了她的书桌。

    4年多来,孩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无法无天”、“目无尊长”,而自己和孩子做惯了朋友后也端不起父母的架子了。“我是不是给孩子的自由过了火?”王女士困惑了。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家长威风不再

    “我们习惯把父母称为‘家长’,这个‘一家之长’不仅有长辈的含义,我想更多的还体现了父母的地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40年,他认为“家长”一词来源于“家长制”。

    家长制,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家庭组织制度,产生于原始公社末期。作为家长的男子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绝对服从他。

    现代社会,父亲对子女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力。1919年,鲁迅撰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文章提出要摒弃“长者本位”思想,要“解放子女的精神和身体”。近几十年,随着西方平等、民主及人权观念的广泛流传,中国传统的“家长制”家庭关系一再受到冲击。

    “你真棒!”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70后”、“80后”中国父母的口头禅,而他们小时候从自己父母那里听到的更多的是“不行”、“不能这样”。
, 百拇医药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家陈建翔说:“我经常告诉我们的父母,育儿观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要从食指变成拇指。”也就是说,把戳戳点点、批评责备、絮絮叨叨变成鼓励、表扬和赏识。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如果说这是“70后”、“80后”中国新一代家长开始主动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的话,信息时代的来临则让老一代家长“威风不再”。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两辈人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

    “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知道得比青年们多些。今天却不再如此。”孙云晓说,“孩子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孩子“吃米”不如自己“吃盐”多,但手机程序微信如何使用、H7N9禽流感如何防护还得向他们请教。这是教育“反哺”的时代,父母的权威地位势必被动摇。

    幼者本位带来新式溺爱

    在“民主平等风”劲吹的今天,虎妈狼爸的“专制式”教育理念掀起了一场家庭教育大讨论。诸多家长疑惑,专制的教育不也能出人才吗;诸多家长吐槽,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否还应重拾中国传统家教?

    “有调查数据表明,就成才率来说,民主权威家庭第一,专制家庭第二,溺爱放纵家庭成才的最少。”孙云晓分析说,“这说明专制家庭也能出人才,同时,民主的家庭并没有放弃权威。”

    就像一个乐队必须要有一个指挥一样,一个家庭必须要有权威。“当然这里的权威并不是父母,而是规则。只是父母常常是规则的执行者。”孙云晓说。
, 百拇医药
    学者解玺璋说:“鲁迅过去反对‘长者本位’,但现在我们的‘幼者本位’思想,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变成放任和纵容。如果说传统的溺爱是在物质方面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那么,这种新式溺爱则表现在精神方面,就是在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主动放弃责任。”

    孙云晓强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有教育子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理当指导孩子。要做孩子的‘益友’,更要做孩子的‘良师’。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自由与规则的平衡。”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

    佛洛伊德曾说,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在孩子眼里,父亲往往是社会秩序和纪律的象征。

    孙云晓认为,现在我们家庭中产生新式溺爱和权威的缺失与父教的缺失有很大关系。“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的这种特点就已体现出来,如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
, http://www.100md.com
    但今天中国的父亲却与孩子日趋疏远甚至陌生。父亲觉得自己出去打拼挣钱才是对家庭更大的贡献,所以渐渐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

    解玺璋认为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再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说:“父为子纲的瓦解,首先还在夫为妻纲的瓦解。现在我们在强调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而其实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甚至较男性更高。如果三口之家中,妻子对丈夫没有尊重,比较随便,这种情形下,孩子对待父亲也会很随意。”

    父亲“从一家之长沦落到家里的三把手”,是现代家庭的一个普遍现象。

    家庭里构建什么样的亲子关系,首先要看构建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男人、父亲、丈夫,从母亲身上认识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爱情和婚姻、男人和女人的合作。解玺璋说:“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仍然需要,不是谁制约谁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最长久最重要的榜样。”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教育孩子,好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孙云晓如是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