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5.31
编号:86929
宋海波:心态好不为琐事扰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31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5.31
    

    宋海波1926年出生,先后在北京通县(今通州)任专属文化科长,从事与群众文化相关的工作,曾任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馆长。后调入北京市文化局,并于1986年从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职位上退休。

    主编参与了《北京志·文化艺术卷·群众文化志》等书的编写工作。

    ■见习记者 王俊宁

    在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至今都保留着15.8平方米的“五色土”。在社稷坛的右边,是中外艺术家常来演出的中山音乐厅,音乐厅外不算高耸的围墙上挂满了近期演出的信息,与它毗邻的社稷坛交相辉映,告诉人们这是文化的圣地。
, 百拇医药
    在音乐厅一层靠北的位置,有一扇半遮半掩的玻璃门,里面时时传来阵阵笑语。如果不是玻璃门右侧“北京市文化局老干部活动站”的牌子,你很难想象这些欢声笑语的出处。记者见到宋海波时,他刚刚完成了这周的任务:把上周活动站的朋友们带去的手表修好给他们。自1986年从北京市文化局退休之后,没有特殊的原因,宋海波每周二上午9点就会准时来到这里,完成他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任务”。

    指针上的人生

    提起宋海波,活动站的人有很多可能不知道他退休前究竟是什么职位。但是,提起他的另一个称呼,活动站的人员可谓是“如雷贯耳”——修表师。

    今年已经87岁的宋海波,一生也可以说是由“指针”的陪伴度过的。“从小时候起我就对修手表感兴趣,也不止是手表,像过去的家里常见的电器我几乎都能修理修理。”见到记者之后,宋海波笑着说,“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课程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北京城也没有现在这样拥挤。放学之后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供我们支配,其他的小朋友可能回去骑自行车或者打球之类的,我就有一个爱好,就是到学校旁边的一家小店里去。”
, 百拇医药
    宋海波说的这家小店还是建国前位于北京通县的手工作坊店。说起那时的记忆宋海波印象依旧深刻:“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三个小摊位:一个修钟表的,一个裁缝,一个理发师。我那时候每天放学有时间就会到店里坐着,对其他两个兴趣不大,对修钟表的特别感兴趣,每天在那里看,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修,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项被他称作“仅仅是爱好”的副业,让宋海波的名气比他在文化局的正职都要大。宋海波说,其实做任何一件事重要的都是兴趣,我这个人从小对任何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用咱们的土话就是天生比较“爱琢磨”。而人生中的很多事都是相通的。拿修手表来说,要求人心一定要细,要认真,要勤动脑记住每一个小部件原先的位置,拆卸修补之后按照原样组装之后照常运转。这是非常锻炼人的忍耐力和心细程度的,尤其是老年人,对老年人的记忆有很好的帮助。

    走出来的健康

    1986年,60周岁的宋海波从北京市文化局退休,因为之前在文化局也是做群众文化相关的工作,所以退休之后便和文化局的其他一些老干部成立了这个老干部活动中心。棋牌、舞蹈、唱歌、摄影、外语等活动每天都在活动站交替进行。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这个活动站是给老干部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让大家退休之后享受一下老年生活。”宋海波说,“但是,我对于在屋里的活动没多大兴趣,我喜欢出去走走,不能走远的时候就在北京市里走走,回老家看看或者到稍微近点的远郊。能出去的时候,到全国各地走走,只要身体条件允许。”

    退休之后,照顾老伴的十几年里,宋海波可以说是走遍了祖国的许多地方。河南、福建、台湾、云南等各地的旅游胜地都有他的身影。“我七十几岁的时候出去旅游,到了有山的地方还要亲自登一下山,腿脚还算比较利索。咱们国家旅行社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出行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出去我都要带上家人陪伴。”

    “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的秘法,饮食上均衡一点,生活上注意一下,平时也没多在意。”宋海波告诉记者,“我生活比较规律,每天六点半起床,有时候还要给外孙女热一下早饭,然后就出去转转。每次出门亲戚朋友都非要送我,说快九十岁的老人了不能坐公交,我就不同意,我自己不仅出门坐公交,自己还经常坐高客出去转转。”
, http://www.100md.com
    宋海波认为老年人不应该每天待在屋里,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这样才对身体有益。“今年7月份我计划跟家人去韩国旅行一趟,去看看釜山、济州岛,坐坐豪华邮轮。”宋海波笑着告诉记者。

    心态与长寿

    随着年龄增长,与宋海波同龄的朋友相继离世。“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很多都走了,而据我了解最近这两年去世的干部里面很多都比我岁数小,有些还非常年轻。而据我所知,这些人生活上可能都有一些各自的烦恼,也就是心态不够好。”

    宋海波说:“我觉得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忙碌了一生,老了就应该最大努力地远离那些烦心的事,要把那些琐事看淡。我觉得修手表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我心态的培养,让我自己特别有忍耐力,遇到事情的时候总会看得很开。”

    2007年,宋海波照顾了14年的妻子离世,生活对于宋海波来说,一下子变得“自由而又孤独”。宋海波说,在别人看来,妻子得病之后我算是被“困住”了,因为老伴半身不遂,生活起居全靠人照顾,宋海波就只能每天在床前照顾老伴。“我倒觉得没什么,生活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文革’的时候被批斗,上山下乡的时候劳动,这么多年经历过这么多事,现在再回想起来,其实都不算什么。”说起过去的那段日子,宋海波脸上没有太大变化,语气平淡而从容。

    宋海波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但是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宋海波告诉记者,活动站的另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年轻时在日军侵略地生活,到北京之后老伴去世,儿子因为过去的一些原因,到现在也没有工作,在外人看来非常不幸,但是老太太就是因为心态好今天才能这样健康地活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如今社会很多都跟从前不一样了。”宋海波感慨说,“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在好转,但是社会风气有些却不如以前了。年轻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度在降低,更多的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而对亲情、友情等相对都在淡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但是,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