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6.28
编号:87963
名人手稿抵万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28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6.28
     ■记者 朱子峡

    名家的一封短信、一张便条、一通草稿,往往会因为其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价值,而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尤物。

    在国外,手稿拍卖成交价之高令人咋舌:美国总统林肯的一封信在拍卖会上起拍价就是50万美元;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购买的达·芬奇的《哈默手稿》则高达3080万美元……

    中国的手稿拍卖市场,虽然起步不足20年,但这几年也步入快速升温期。 “比五年前平均涨了十倍,名人的则涨了几十倍。”在潘家园从事纸制品研究和买卖的店铺老板刘利发向记者介绍说。

    拍卖市场历来是收藏市场的风向标,手稿拍品在拍场的耀眼表现,其导向作用不可小视。透过这几年的成交记录,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手稿的炙热程度: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信札卖到554.4万元;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112件手稿,其成交价达285.6万元;佛学家李叔同的77页手稿,拍出了257.6万元;一份徐志摩致胡适的信札以25~30万元的估价跃至112万元成交;一份王国维的手稿,成交价格是150万元人民币,加上佣金是168万元;而郭沫若的《致文求堂书简二百三十函》的成交价则高达2415 万元……
, http://www.100md.com
    “这些年的行情一直在涨。拿鲁迅的手稿来说,1995年拍卖时只有8000元,前几年为六七十万,去年则拍到三四百万。”刘利发说。

    而在今年五月举槌的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上,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仅一页手稿就拍出690万元的天价。在该拍卖会上,曾国藩手书家训经过十余轮竞拍后也以230万元拍出。

    纵观这些年手稿市场全貌,刘利发认为,手稿市场升温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大原因是,从潘家园、报国寺等古玩市场看,经营手稿的摊位明显增多。有钱人多了,很多人开始投资手稿市场,手稿交易也变得日益活跃,价格不断攀升。”

    从手稿、信札的收藏群体来看,以前手稿的收藏基本上是高雅文人的专利,人数也较少,但如今,手稿收藏开始走向大众,拍卖场的座上客也从行内的名流向普通收藏者扩展。“其实真正有心收藏和整理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是从升值方面考虑介入的。”刘利发直言。
, 百拇医药
    另一原因是,手稿愈发稀少。传统的手迹从草稿开始、历经底稿、第一稿、第二稿以至于定稿等步骤,一件作品才算最终成型。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手稿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的复制、粘贴和删除等。有人因此发出感慨,在手稿消失的同时,原作也消失了。在“物以稀为贵”这个收藏法则下,传统的手稿更显弥足珍贵。

    从事纸制品生意15年,刘利发在研究纸制品方面俨然成了专家。令他颇为得意的是,上周他刚以15万元低价收购了一批手稿类资料。这批文物主要为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后的一些重要资料,其中有建国前夕关于国徽、国旗的确定,以及北京“定都”“更名”等珍贵资料。“还有一张是刚刚建国时全国政协会议的邀请函,那个民间很少能见到,2009年曾发现的一张被南京博物馆赠给国家博物馆了;还有一张是开国大典的请柬,当时上到城楼的一共才一百多人,太难得了;还有一个是开国元帅上城楼时衣服上佩戴的胸条,那个在民间还没见过……”刘利发如数家珍。

    对于未来,刘利发认为相比其他古玩门类,手稿类文物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他提醒说,随着手稿收藏趋热,赝品也乘势而入,像陈独秀、胡适、鲁迅、徐志摩、茅盾等文化名人的手稿,市场上赝品较多,务必仔细辨别。“毛泽东的手稿,市面上大多是假的,很多人仿他的字以假乱真,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