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11.08
编号:93061
范岱年:10年在此发表7篇文章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8日 中国科学报 2013.11.08
     ■记者 温新红

    刘钝和曹效业都强调杂志的思想性、趣味性和批评性,最后一条表达出对现实的关注度。

    郝刘祥认为《科学文化评论》是一份跨越科学、历史、哲学的刊物。“包容”是其办杂志的态度,这样的状态也让许多学者愿意将文章交给他们发表。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岱年对《科学文化评论》的评价是“这个刊物不错”。

    今年已87岁的范岱年近10多年写的文章不多,十分难得的是,其中有7篇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上。

    第一篇是《一个曾致力于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学术团体及其刊物——中华学艺社和杂志的兴衰》,谈的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学术社团之一 ——中华学艺社。发表在2004年杂志创刊那年。

    范岱年对《科学文化评论》最为称道的是“篇幅不限,编辑尊重作者意思”,有些文章“出格”了也照样刊登。

    2012年两期连载的《玻尔与中国》有近3万字,全文刊登,这是一篇对玻尔与中国交往的系统历史资料汇编,极具史料价值。这篇文章的写作始于1995年,范岱年这年到丹麦去访学时开始收集资料,写成后于2012年在《科学文化评论》首次公开发表。

    2005年,范岱年撰写的《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是批评性、争论性文章,1万多字,《科学文化评论》一字没删减刊出,这让范岱年很开心,因为像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在纸质媒体上发表。

    这年,范岱年还翻译了斯塔契尔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百年纪念版而写的导言,成为这期杂志的首篇文章。斯塔契尔是美国爱因斯坦研究中心前主任,主编过国内现已翻译出版的《爱因斯坦全集》第一、二卷,发表过许多有关爱因斯坦的著作。这是斯塔契尔的文章首次在国内发表。

    范岱年还告诉记者,他的文章多数是因兴趣而写,所以写好后,会主动问刘钝杂志可否刊登,笑言“算是投稿吧”。

    10年来,《科学文化评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作者队伍,接下来郝刘祥希望“更多的人来这儿”,因为还有很多学者没有建立联系。他提到了美国文理学院(艺术与科学院)办的杂志《代达罗斯》,像这样一份跨学科的、有思想的刊物是他们参考借鉴的模式。

    《科学文化评论》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主办。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期刊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以及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文化评论》的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科技中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学术前沿、人物访谈、读书评论、机构简介等。十年来,杨振宁、李政道、李学勤、资中筠、饶毅等知名学者均在此发表文章。

    上图为《科学文化评论》创刊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