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科学报》 > 2016.06.02
编号:137758
林东昕院士团队揭示抑癌lincRNA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日 《Nature Genetics》 2016.06.0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lincRNA) LINC00673中的一个胰腺癌风险变异为miR-1231构建了一个结合位点,干扰了PTPN11降解。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3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林东昕院士以及吴晨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Li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转录物,是人类非编码转录组中最大的子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incRNAs参与了广泛的细胞过程,包括调控表观遗传标记和基因表达,及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维持及分化。

    GWAS鉴别的许多位点都定位在lincRNAs编码区域,表明lincRNAs遗传变异有可能在癌症等疾病的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发现这样的位点及阐明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对于认识癌症的病因学,推动开发出筛查、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功能分析,鉴别出了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lincRNA) LINC00673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子,它的种系变异与胰腺癌风险相关。LINC00673能够增强PTPN11与E3泛素连接酶PRPF19之间的互作,通过泛素化作用促进PTPN11降解,减少SRC–ERK致癌信号,促进激活STAT1依赖性的抗肿瘤反应。LINC00673 4号外显子rs11655237处发生G>A改变为miR-1231结合构建了一个靶位点,可以一种等位基因特异性方式减小LINC00673的影响,由此赋予对肿瘤形成的易感性。

    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LINC00673在维持细胞稳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种系变异赋予胰腺癌易感性的分子机制。

    《医学科学报》 (第68期 第4版 国际期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