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
编号:136216
科研进展:创烧伤救治:救命与功能康复重建并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0日 医学科学报 2016.09.20
     (记者张思玮 通讯员张献怀)日前,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获悉,该所所长柴家科教授牵头完成的“战创(烧)伤软组织毁损修复与功能重建系列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近日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着眼于平时及战时创烧伤软组织毁损的救治全过程,提出从源头关注伤员功能、外观和心理康复的救治新理念和模式,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伤后功能修复重建、康复治疗技术的系列创新,使创烧伤救治由传统的治愈保命转变为救命与功能、外观、心理康复重建并重。其研究成果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成功救治创烧伤及整形患者100余万例,使许多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重新融入社会。。

    传统的创烧伤救治早期均着眼于保命,对于外观容貌及功能康复多放在治愈后期,致使许多患者落下终生残疾。柴家科带领的团队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研究,提出创烧伤救治应坚持保命与功能重建、外观心理康复并重,在早期即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治疗的新理念,使伤员在早期救命的同时即开始进行功能、外观包括心理的康复治疗,大大减轻了后期瘢痕的形成和功能的丧失。他们采用针具打孔同步毛发单位植入技术,解决了颜面部重度烧伤患者容貌恢复中毛发重建密度和方向意向性分布的世界性难题,显著改善了患者美容性修复效果和心理状态。

    该研究在国际上最早创建了高压电烧伤严重软组织毁损动态研究模型,弄清了高压电烧伤后损害依次是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同时呈现多组织、多部位、多程度的全身病理变化,为临床毁损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提供了实验依据;通过对7种常用检测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率先提出B超联合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精确诊断血管和软组织损伤范围、程度的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传统经验性判断指导清创的弊端。

    临床应用证明该方案灵敏、准确、创伤小、方便、经济,早期清创成功率达到98%,截肢率下降26%。

    对颜面软组织伤、放射性等难愈合创面和暴露重要脏器的软组织毁损伤,建立了针对性修复与功能重建策略和创新手术方案,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新型皮下蒂易位岛状皮瓣、改良Limberg皮瓣、易位V-Y皮瓣等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开展了以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较大面积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以及多种皮瓣、肌皮瓣联合应用集成创新技术修复肠外露、肺外露等重要脏器和大血管暴露的高危创面,成功率达到99%,显著降低伤残率,提高了修复效果。

    《医学科学报》 (第5期 第12版 医院动态),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