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科学报》 > 2017.01.16
编号:137212
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医学教育的人文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6日 医学科学报 2017.01.16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句话中国人耳熟能详,宰相范仲淹,丞相诸葛亮,医圣张仲景都说过这句话,时代变了,华夏子孙血脉中的大爱理想和情怀不曾改变,今天,许多医学生同样怀抱着 “良医”梦想走进医学院校大门。《黄帝内经》有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生命于每个人的重要印证护卫生命的神圣,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无法相比的,医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深刻意识到责任与使命。‘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为中国传统医学从一开始就把人同世间万物密切联系在一起,人的健康或疾病均是受到包括气象、地域、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知晓天文地理人事。

    “大医精诚”、“妙手回春”、“华佗在世”众多对好医生的赞誉出现在中国文字中,表达了患者对好医生的无限感恩,也寄托了患者对每一位医生的期望,更是每一位医生职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孙思邈曾说:“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中有言:“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 ’

    “欲济世而习医者是,欲谋利而习医者非”,正是要求医者有济世普世情怀。“救死扶伤”、“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止于至善”等人文理念和情怀需要内化植根于医者的内心,才会具有恒久生命力。“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以德为本,无德不为医”、“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以道驭术,内圣外王”等,则是要求医者有良好的德行。 “精于医,仁于品,修于道,不问贫富济世为怀,医病救人,医之天职”、“夫有仁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对医者来说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驾驭医术的德与道。情怀与德行兼备的医者,必定具备坦荡的胸怀,诚实的为人,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如此,医者在世俗中才能成为社会的良知,救赎生命、救赎社会。‘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 原文有删减)

    《医学科学报》 (第99期 第11版 人文), 百拇医药(陈琴 张利周 刘瑞明 王娜 肖俊辉 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