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3年第7期
编号:11104184
老年再婚,你想好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日 《科学养生》 2003年第7期
     老年人的再婚现象,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道风景,一个话题,一个展现情感世界的窗口。老年人的私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如此关注。令dx.不解的是,人们在议论这个话题时多表现出打抱不平,“老人再婚难”的呼声此起彼伏,且不说话题议论是否正确,这一难再难的呼声,却让意欲再婚的老年人原本胆怯的心,更加惊颤不已。

    其实,再婚问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复杂的是人们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理念和不同的再婚心态——

    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是有其原因的。据天津社科院舆论情绪研究所提供的数字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2%的速度增长着,截止2001年年底,全国老年人口约为1,32亿,其中丧偶的单身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6%,约有4752万。据统计,全国每年再婚的老年人数不超过健康老年人总数的0.2%。以天津市为例,目前天津市有35.8万丧偶老人,而去年一年55岁以上的再婚老人只有500对,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55-65岁的低龄老年人之间。

    健康保健专家们赞成老人再婚的理由是,丧偶有害身心健康。忧伤寂寞,容易产生“空巢综合征”,一旦罹患此症,便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新得疾患或旧病复发。美国健康学家对120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重新结婚可有效排遣因孤独而降临的抑郁症。再婚后的老人身体的各项可控指标,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明显减缓了他们衰老的进程。

    事实是清楚的,调查是可靠的,道理是简单的。但,人们的行动却是迟缓的,不搭界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让极为推崇老人再婚的人们不免失望。

    有数字为证,仍然是天津社科院舆情所的调查:单身老人赞成再婚的占60%,自己想再婚的占37%,而付诸行动的尚不足7%。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调查更让人沮丧:老年人再婚后的婚姻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双方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10%左右,再婚后又离婚的高达70%。

    再婚失败的老人,寂寞孤独之外又平添一股懊丧,反而越发降低了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希望再婚的老年人,使他们惶惶然不知所措。

    这就引出了本文的主题,作为老年人,面对再婚问题,你想好了吗?

    先讲两段名人的经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非得拉上名人才有说服力,而是他们的做法值得普通人借鉴。19年前,相声大师马三立的老伴不幸去世了,当时马老整70岁。

    料理完老伴后事,马老在家守着老伴的遗像一连数日闭门不出。

    经过深思熟虑后,马老把儿女召集到一起,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在老伴甄惠敏的墓前提前修好自己的墓穴(马老是回族可土葬),而且要竖好墓碑,上书五个大字一—马三立之墓。

    看着父亲强忍悲痛,义无反顾的神情,儿女们谁也不忍出面劝解他。

    19年来,马老每当回忆起老伴在动荡年代,苦苦拉扯7个孩子,维持一家人生活的艰辛,总是泪眼涟涟,激动不已。“在那种苦日子的煎熬里,她是怎么挺过来的?现在想起来,我还替她揪心。”

    日后,自然有不少人劝解马老抛弃老思想大胆续弦,据说一位演艺界的不太老的老太太,自告奋勇地和马老联系,希望和马老偕伴终生。马老幽默地说:“你甭找麻烦了!从小没人敢碰我,因为我太瘦,谁都不敢上前,怕碰坏厂找麻烦,现在就更不能让人碰了。”

    好心人给马老讲孤独寂寞对健康的危害。

    马老说,我不孤独也不寂寞,编一个小段够我乐牛个月的。

    热心人向马老说老来有伴的益处。

    马老说,我好静,多一个人都嫌乱。

    就这样,马老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平静幽默中,享年九旬,溘然而逝。

    冯亦代和黄宗英都是大号艺术家,他们的黄昏恋情,一时传为美谈。没有犹豫,不事声张,像天上的星星,像地下的流水,他们的结合是那么朴素自然,是那么可亲可敬。

    1980年赵丹英年早逝,黄宗英一直无傍无依地在这世间独自前行。有朋友劝她再嫁,黄宗英说:“我曾经嫁给了大海,难道还会再嫁给小溪吗?”

    后来,在一次很偶然的聚餐会上,黄宗英见到了冯老。冯亦代曾是黄宗江和赵丹的挚交,当年文艺界都尊称他为“二哥”,冯二哥当年英俊潇洒,是圈内公认的“帅哥”,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引来一阵侧目咂舌。当时冯亦代的夫人已过世许久,由于没有妻子的照料,一向衣冠整洁的二哥给黄宗英的印象却是有些邋遢,人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照人,比黄宗英本如止水的心绪泛起涟漪……

    “回去后,我就给哥哥写了一封信,我说我想跟冯亦代结婚,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把这封信转给二哥;如果你们不同意,算我没说。”在小妹再婚的问题上,大哥很赞成,有的朋友虽然不反对黄宗英再婚,但对于她为什么要找一个比自己大一轮的人很不理解,而黄宗英认为:正是因为他老了,没人照顾,我比他年轻,所以才能照料他。

    在赵丹离世13年之后,黄宗英与冯亦代喜结良缘。用黄宗英的话说“赵丹是高山,冯亦代是大海,嫁完了高山的人,我只能嫁大海!”

    冯黄二老的书斋里,一边挂着一张冯老与故去的妻子郑安娜的合影;另一边挂着黄宗英与赵丹的合影。很多人为之不解。可黄宗英说:“正因为我们对各自的过去都很清楚,所以我们彼此都深深地理解和信任对方。”

    正是这种理解和信任使冯老数次战胜脑血栓的纠缠,重新学走路,重新学说话,重新学写字,重新做一个健全人,以八旬老迈之躯,创出惊人奇迹。

    平凡的故事却昭示着深刻的道理,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再婚,没有婚姻他们照样安度幸福晚年;而有的老人却视婚姻为自己晚年的精神食粮,美满的婚姻简直就是他们心灵和精神的支撑。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应不同对待。假如你是个老年人,你也有再婚的打算,在付诸实施之前,多问自己几句,你准备好了吗?当然不外乎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精神方面相对复杂一些,你需要重新、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在回顾自己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性格人品真实归类。此外,还要搞清楚,你想在婚姻中得到什么?哪一类人更适合你?再婚的念头是一闪而过,还是挥之不去,无法释怀。还有物质方面的准备呢!空口无凭具,举例为证,还是让我讲一个普通老年人的成功再婚经历吧,因为是普通人,可能更有借鉴价值。为了故事的完整真实,我们让当事者现身说法。

    我叫丁增禄,是退休干部,今年整70岁了,再婚快5年了,生活幸福美满。谈不上介绍经验,就说一点我的想法和做法吧。

    平时我爱好锻炼和京剧,老伴去世后的几年里我虽然没有感觉到生活的凄苦,只是心里空落落的,是遇到我现在的后老伴后,再婚的想法才逐渐清楚强烈起来了。我们是在晨练唱戏时认识的,以后好感不断加深,似乎重回年轻时代。我不怕人笑话,上年纪的人又怎么样?黄昏恋,也同样需要感觉,需要火花,形同陌路,话不投机,怎么共同生活呢。

    当然,我也不会莽撞造次。用相当长的时间暗中观察揣摩,将零散的信息不断归纳汇总分析。

    在我们感情不断成熟的同时,我有意识留心各种媒体对老人再婚问题的讨论。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二条:传统观念和儿女干涉。这两条都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麻烦。传统观念是虚的,有时只是借口和挡箭牌,就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评价一样,如孔丘,可以叫孔圣人,也可以叫孔老二,完全在自己。

    儿女们都懂事,早就劝我再婚,说可省去他们的挂念。关键在我能不能把再婚的事做得周密圆满。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后老伴开诚布公,把可能遇到的难题一一摆到桌面,逐条落实,个个击破。包括敏感的财产问题,我们也不回避。我们的做法是各自的财产由各自的子女继承,并进行司法公证。

    最后,我们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举行发布会,快刀斩乱麻。

    我话说得不多,但简洁有力,我说,我们这一辈人活得很苦,根本没有为自己谋幸福、为自己做主的机会,现在,我们宣布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希望你们拥护这个决定,因为我们会为这个决定付出和负责到底的。

    希望以上的故事能对思考再婚问题的老年人有所启迪,只要你做好了充足准备,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编辑/吕毅, http://www.100md.com(卓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