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335492
漫话历代君王的寿命和延寿术(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科学养生》 2006年第12期
     本栏目撰稿人张冰隅教授,研究养生文化20多年,著作颇丰,并在多家媒体开辟养生专栏。同时,他本身也是养生实践者,是养生界知行统一的名家。

    北宋皇帝没有超过60岁的。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终年50岁,疑为其弟赵匡义谋杀(伤在颈部和右侧腹部)!“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太宗赵匡义在位22年,因箭伤复发而死,终年59岁。真宗赵恒55岁时死于脑溢血。仁宗赵祯54岁时死于肝腹水、肺气肿。英宗赵曙只在位4年即因胃肠病发作而死,仅36岁。神宗赵顼与乃父同一命运,既有肝病又有肠病,死时38岁。神宗死时其儿年幼便由其母高太后实际执政9年,于公元1093年死于大肠癌,倒是活了62岁。而当政的男性皇帝却每况愈下,哲宗赵煦9岁登基,24岁即死于心脏病、肝腹水。徽宗赵佶是个信道教和爱好艺术的人,懂得养生之道,但不善于理政,在位25年后决定禅位给儿子即钦宗赵桓,2年后金兵灭了北宋,徽、钦二宗同时当了俘虏。徽宗被折磨而死,终年54岁;过了21年,钦宗被马踩死,死时57岁!

    南宋的几个执政者,偏安一隅,寿都不短。高宗赵构活了81岁,因被迫让位后心情不佳,在贲门和肠子里的恶性肿瘤发作而死。其养子继位,即孝宗赵眘,68岁时死于肺气肿。以后几个皇帝都寿不满60,唯一度执政的谢太后活了74岁。最后两个皇帝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端宗赵昰9岁登基,11岁即死于心脏病。他的8岁的弟弟赵昺当皇帝不到两年,即在元军的追击中由大臣陆秀夫背着他一起跳崖投海而死,年仅9岁!

    辽、金、西夏就不说了。元朝有两个君主特别有名:一是太祖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国,66岁时死于肺气肿;一是他的孙子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也死于肺气肿,但已寿长80岁!以后相继为君的乏善可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31年,终年71岁。建文帝即位4年后其叔朱棣造反,夺了他的皇位,他即亡命天涯,不知所终!一说逃到海外,于是有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之举(暗访建文帝下落);一说隐匿西南山区,静修而寿长。朱棣即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永乐帝,65岁时在亲征漠北的班师途中肺病发作而死。以后的明朝皇帝中只有世宗嘉靖皇帝终年60岁、神宗万历皇帝终年58岁,其余的大多只活三四十岁。

    清宫十三朝:努尔哈赤68岁,皇太极52岁,多尔衮40岁,顺治24岁,康熙69岁,雍正58岁,乾隆89岁,嘉庆61岁,道光69岁,咸丰31岁,同治19岁,光绪38岁,宣统(溥仪)62岁……还有一个慈禧太后74岁。……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古代没有十分精确的统计,据各种史料提供的信息,春秋战国时期为18岁,东汉时22岁,唐朝时27岁,宋朝时30岁,明清时33岁……解放前1947年的统计是35岁……现在已超过75岁!

    由此看来,历代君王的寿命绝大多数高出社会平均数,而还有近三分之一属于高寿!原因是多方面的,并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内容。

    黄帝、颛顼、喾、尧、舜这“五帝”的寿命的确很长,这与社会的形态有关。当时是属于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已经有正邪、好坏、是非之纷争。但基本上上下一致、领导人带头劳动,以身作则,共同发展生产,天下为公。领导的位置也是禅让制,平时用人唯贤,所以“五帝”都能做到深受人民爱戴而问心无愧。他们平时没有养尊处优,而是事必躬亲,带头劳作。其中苦与乐是统一的,体质也受到了很好的锻炼。总之,身心两健,寿命自然不短。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姜太公等人之所以高寿,应与他们均精通《易经》有关。精通“易理”之人大多同时精通“养生之道”和“医道”。后来的孔子及其学生在作《易传》而阐说《易经》时,就明确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在我的几本养生著作中曾反复强调:“养生之道就是平衡之道”,最基本的东西是“生理养生”,上一个台阶是“心理养生”,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养生”!这正是我多年来研读《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后的切身体会。现在不少人宣传“科学养生”时仍只懂“营养”而不懂“阴阳”,只有“机械唯物论”,不懂“辩证法”,是最大的缺憾!

    周穆王寿高105岁的秘密在哪里呢?据《史记》记载,周穆王即位时已50岁。当时“王道衰微”,“文武之道缺”。他任国君后,内修“文武之道”,外则重振“王道”。当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方少数民族中唯“西戎”离周都最近,威胁最大。所以周穆王亲自带兵彻底征服了“西戎”,消除了边患。总之,他在位55年,政绩比较突出。《史记》未提及穆天子出巡到昆仑山与“西王母”交往的事。到了公元279年,晋初司马炎当政时,河南汲县有个叫“不(古音“fōu”)准”的人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坟,挖得古代的“竹书”数十车,全是“蝌蚪文字”,被人们称为“汲冢古文”。其中就有一部《穆天子传》(5篇)。后由晋朝大文人郭璞整理校注,一直被人们当做古代文学作品来读。《穆天子传》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里面写的是:当年周穆王爱好游历。他乘着由八匹高头骏马拉的车,带着宠妃和近臣侍从一直巡行到昆仑山下,与那儿的西王母会面,欢乐地唱和饮酒,乐而忘返……

    关于“西王母”的形象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相传始作者是大禹和他的助手伯益,经后人补充加工,最终成书也在春秋战国时期,晋之郭璞也对此书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可是《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个能和穆天子饮酒唱和的温柔可爱的女王,故事写得很浪漫!这两本书都成书于先秦,为何大不同呢?原来《山海经》最早附有《山海图》,已失传。作者有意把现实生活神异化、漫画化,以达到夸张的效果;而《穆天子传》则是用诗化的语言编织了一个十分浪漫的故事!用今天时代的口气说:这是“开发西部”的前奏,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和谐”!除此外,在汉代,还有《淮南子》《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书中都提到过“西王母”,结果并不是怪异化,也不是一般的美化,而是进一步神仙化了!说“西王母”拥有天下独一无二的长生不老之药——“王母桃”!食之便可与天齐寿!(究竟她曾给了穆天子多大帮助?待续)

    编辑/鲁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