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792566
饮食调味,善辨利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科学养生》 2009年第6期
     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调味,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史,很大一部分载录的是食物调味。三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家宰》有烹饪调味叙述,列出“八珍” 、“三羹”等美味名菜。春秋战国时期,洛阳有烹饪调味专著,那时人们对菜肴的色、香、味有了一定需求,渐进演绎为以孔子和吕不韦为代表的两大菜系,强调饮食的五味、五香等。《中庸》称:“五味调和便成美味。”《国语》讲:“以和五味以调口。”民间有“调和五味羹”之说。《孟子·告子章句上》云:“口之于味,有同嗜也。”是说人们的口味如同嗜好一样。对了口味爱吃,不合口味不吃,这就需要调味。于是,因地而异的食风食俗,就自然形成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地方调味特色。

    基于现代人对饮食改善的苛求,调味特色正在经历着惊悚的时尚裂变,甚至呈现只顾调味,不辨利弊的局面,非要吃到“酸得流泪,辣得出汗,甜得恶心,咸得失音”不可,以解馋瘾,实有悖于饮食养生的基本要领。现代营养学提示,甜、酸、苦、辣、咸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五味。五味调配得当利于增进健康,过之或不足则会带来身心伤害。

    人们对甜、咸饮食的普遍适应,可谓与生俱来。因为甜咸饮食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电解质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所必须。然而,还需有一个量的约束。过量与不足,对人体保健都是不利的。现今大力推崇饮食调味个性化,赶潮流,吃另类,走极端,享快慰,不介意把握适度的量,酿致若干前所未见的现代病,引出困扰医学界的系列难题。

    最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