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586336
需要警惕的“山寨”食品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科学养生 2015年第9期
     有人戏称,我们活在一个“山寨”的世界,各行各业均出现了分量不等的“山寨”。最著名的是“山寨春晚”,在网上被草根族热炒一时,特别引人注目。除此之外,还有“山寨手机”、“山寨相机”,乃至于“山寨明星”,就连舌尖上的东西,也出现了“山寨食品”。

    “山寨春晚”不仅博人一笑,也是对传统或曰“正统”的一种挑战,具有草根族追求创新的意义。然而,其他的“山寨”却不敢苟同,尤其是“山寨食品”,令人担忧不已。

    在哈尔滨博物馆公交车站台附近,经常有人低价兜售山寨“益达”香口胶。摆一个临时摊位,摊主高声叫卖:“香港益达大酬宾,原价10元一瓶,现价10元三瓶!”摊位上摆满西瓜、柠檬等8种口味的“益-zone”木糖醇香口胶,外包装上写着“香港益达”字样。但细看产品制造商却不是香港的“益达”,而是临沂市的三巧食品公司。品尝购买了这种香口胶的市民表示,这种香口胶的味道太甜,没有口香糖的耐嚼感,气味也好像有点不正,嚼了一粒就不想再吃了,也有点不敢吃了。更有趣的是,这个摊位时隐时现,上午在这里,下午也许就走了;今天在这里,明天也许就不来了。据了解,今年以来,浙江、山东等地也出现了打着“益达”旗号销售的香口胶。
, 百拇医药
    这个山寨“益达”虽然口味不对,还没听说吃出什么问题。然而,确实存在不少吃出了问题的“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屡见不鲜 。

    大一新生小韩就不太幸运。小韩平时喜欢吃饼干等零食,有时候正餐吃的不及时,就用饼干顶一顿。那还是高考的前一天,他真的感觉很饿,有个同学告诉他说在附近食杂店里有一种叫做“烤薯坊”的饼干,跟他常吃的“蒸薯坊”饼干的包装很相像。小韩觉得有点新奇,虽然商品名称有点不尽相同,但是饿了,以为吃几块应该没什么问题,就买了一包。没想到的是,吃完一个多小时就肚子疼,接二连三地腹泻,医生说他患了急性胃肠炎,可能就是那包山寨饼干的大肠杆菌超标所致。小韩进了考场中途也得上厕所,高考都没考好,只好上了个二表院校。这场腹泻,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近期,“山寨食品”问题比较突出。街头或小商店甚至一些大型商场屡屡出现“山寨食品”。它们不仅与某些知名品牌的名称相似,连包装设计也几乎雷同。
, http://www.100md.com
    刘先生回河北老家探亲,下车后,在当地一家小超市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因时间紧,没仔细看,交完款拿起来就走,到亲友家后才发现是“尹利”牛奶,这箱 “尹利”不仅外包装模仿伊利产品,价格也和伊利牛奶一样。

    除了“尹利”以外,“猴头菇”、“康帅博”、“旺哈哈”、“脉劫”、“治治瓜子”……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山寨食品”给消费者和正规商家带来不小的困扰。

    专业“山寨”者不少

    长沙有一家哈旺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不少与名牌企业类似的商标,如仿“和其正凉茶”的“和气正凉茶”、山寨“旺仔牛奶”的“哈仔牛奶”、山寨“银鹭花生牛奶”的“哈旺花生牛奶”、山寨“红牛”的“动牛”饮料……并将这些品牌授权给其他一些不知名企业生产。近期,这些授权商品经有关部门检测,被判定为是不合格商品。

    目前,很多商品在商标、装潢上模仿一些知名品牌,但界定它们是否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却陷入困境。在面对“山寨食品”时,甚至一些政府工商部门也束手无策。诸如哈旺公司目前也只能说涉嫌“山寨”名牌产品,但公司有正规的手续,也拿到了商标注册许可,工商部门也很难禁止该类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 http://www.100md.com
    南昌的黄阿姨非常爱吃一种本地江中集团产的猴姑饼干,可最近黄阿姨买的这种饼干价格便宜了,味道也跟原来不一样了。乍一看,外观与常买的饼干十分相似,仔细对比后才发现,生产企业不是一家。据了解,目前市场中与猴姑饼干的包装、产品名称相似的产品不下十几种。调查发现,仅在福建龙海市,生产这种饼干的企业就不下10家,对于“山寨”行为,有的企业负责人也不避讳:“它叫猴姑,我们叫猴头菇。打个擦边球。”

    那么,“山寨食品”的价格为什么很便宜呢?一位业者透露了其中的奥妙:你如果要真材实料,我们也可以真材实料给你加工;关键是看价位,这种低价位,没有办法用真材实料。“山寨食品”不仅是没有真材实料,这些仿冒企业的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有的“山寨”企业的生产车间光线昏暗,条件简陋,生产食品的原料随意堆放,很难保证安全卫生。

    据食品营销专家介绍,目前“山寨食品”主要集中在国内县城、乡镇市场,大城市相对较少;但国内有1600多个县城,“山寨食品”又往往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让人防不胜防,在法律鉴定上又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常常被“山寨”的企业也有点无可奈何。专家透露,在浙江义乌、广东潮州、福建泉州这些大型商品集散地,有很多“山寨食品”生产厂家以及经销商,利用当地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将“山寨食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县城和乡镇。这些“山寨食品”主要依靠低价在中低端市场上销售。由于进货价格很低,利润空间很大,很多乡村的小超市、夫妻店都乐于购进和出售这类商品。粗略估计,“山寨食品”几乎占据了我国食品销量的三成。
, 百拇医药
    执法有难度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有关经营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过,有专家认为:什么是知名商品,界定比较模糊,在认定上存在着异议和不一致;什么属于正当的市场竞争,什么属于仿冒,也存在着异议和不一致。从法律角度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很多商品在商标装潢上模仿一些知名品牌,产品名称类似,照样也能在工商部门成功注册。

    业内人士认为,要消除食品行业中的“李鬼扮李逵”现象,消除这些傍名牌的“山寨食品”,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加大行政执法联合打假的力度,从源头上制止“山寨食品”出炉。但目前的现实是有的政策界限模糊,惩罚力度不到位,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检测周期过长等,“山寨食品”因此照旧供销两旺。即便工商部门查处了相关“山寨”产品,隔几天,生产企业改头换面又去“山寨”其他品牌,或者换个地点继续“山寨”。

    食品行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打击可恶的“山寨食品”,树立食品行业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到了不容迟缓的地步。否则,有损于整个食品行业形象甚至国家形象。大陆居民到境外大量购买奶粉,就已经为我们的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作为消费者,似乎有点无可奈何,能够做到的就是,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要留心仔细看看食品包装,是否真的是你要购买的品牌、生产厂家究竟是谁?不要贪图便宜买了仿冒产品。

    编辑/谭明, 百拇医药(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