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101004
冬天气象与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科学养生》 2017年第11期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冰雪交融,大自然露出了一派严酷的面容。冬天,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气压增高,空气对流加强,风速加快,北方干燥,南方则相对较潮湿。这种特殊的自然气候,势必会对人体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阳气渐衰、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应警惕。要根据天气尤其是气温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加强生命的养护和健康的保护,以此抵御疾病,顺利越冬。

    持续低温天气,能使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以致产热减少,散热加快,二者之间失去平衡。当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低体温症,这在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特别是大脑功能),身体虚弱,少动多卧的老年人尤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0%。寒冷还可引起人体裸露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使得血流相对缓慢,久之即会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细胞损伤。受凉后,皮肤水分散失较多,从而导致皮肤粗糙或皴裂、老化。耳、鼻、手、足等遠离心脏的部位,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受到寒冷刺激,可致皮肤冻疮,甚至发生大面积冻伤。有鉴于此,老年人务须注意保温,适时增添御寒衣物,室内采取相应升温措施,尤其对暴露部位要加强保护。冬天护肤非常重要,在涂抹护肤品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洗浴次数。

    冬天常有强冷空气和寒潮侵袭,冷锋过境时,气温骤降,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这种低气温环境,可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并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引发感冒、流感、气管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寒冷还能引起心、脑动脉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有关资料显示,冬季不仅是呼吸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而且也成为这类疾病死亡的高峰。

    医学研究表明,冬季80%以上的死亡率高峰与寒冷气候有关。因此,在影响生命的气象要素中,寒冷是“死神”的帮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首犯”。根据传统养生观点,冬天抵御严寒,特别要加强头、背、足三个部位的保暖,还要注意室内外、浴室和起床三种状态下的温差,尽量减少寒冷刺激,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饮食应适当增加热量,起居要守时有序,避免过度疲劳。另外,要多去户外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

    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点飘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即形成所谓的雾。此时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还可以形成以气溶胶为主的集合体,这便是霾。冬天雾和霾常同时出现,形成雾霾天气。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三者组成,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这些有害物质能刺激人体五官、皮肤和呼吸道,引起炎症反应,重者可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诱发肺癌。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鉴于雾霾对健康的种种危害,雾霾天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防止有害污染物的吸入,进屋后对面部及暴露的肌肤应加以清洗,以清除粘附的有毒物质。晨练者应避免在雾霾中运动,行人也不宜在雾霾中久留。

    冬季日短夜长,日照明显减少。失去了阳光强度的抑制作用,大脑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开始增多,同时引起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下降,从而使人感到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浑身懒散。这种表现是季节性情感失调综合征中的一种,又称“冬季抑郁症”。由此可知,冬天的太阳,是不可多得的营养素和解郁良药。, http://www.100md.com(宁蔚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