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0.03.25
编号:702
春风拂绿见仁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大众卫生报 2010.03.25
     记者 胡忠民 贺婕 通讯员 吴长江 彭灿波

    记者 胡忠民 贺婕 通讯员 吴长江 彭灿波

    背景

    湖南省每年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重症精神病人不超过10万人次(而患病者近100万),九成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010年2月25日,本报2版头条刊登《不让精神病人流落街头》一稿,引起广泛关注。

    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谭李红介绍,据2004年数据显示,湖南共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66所(精神病专科医院46所,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病房20所),共有精神科床位7359张,但实际上住院人次仅2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仅68%。谭李红建言:精神卫生的管理机构亟待健全,收治机构亟待扩充。解决精神病人收治难、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工资福利保障等问题。

    基层精神病院的状况如何?3月17日,本报记者走进娄底市唯一的一家县级精神病院——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
, 百拇医药
    探访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源于该县沙塘乡62岁的贫困户匡运海对本报来电中的请求。匡运海38岁的儿子匡华(化名)患病已10多年,匡华多次发病,不管有钱没钱,县精神康复医院每次都全力救治,匡卫华的治疗费用了10万余元,大部分靠补助和医院的接济。匡运海致电本报的目的只有一个,他想通过本报表达感谢:没有医院,他儿子早就不知道流落到哪里了。

    偷着哭的女院长

    3月17日中午,娄底市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3楼住院部,一名刚住进来的女病人蔡凤湘(化名)在唱《浏阳河》,载歌载舞、旁若无人、头发散乱、目光漂移。37岁的院长彭海珍含笑站在旁边附和着,时不时替蔡凤湘拢一下头发。

    此时的彭海珍内心其实远没有外表的平静,在接触精神病人近20年的时间内,每回接受首次入院的病人,她都很小心,因为每一个新病人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 百拇医药     “向病人传达善意是第一步。”彭海珍介绍,病人配合进入服药期后,稳定率可以达到97%,还有3%的情况她没说,但这个就直接体现在了医护人员的伤情上。彭海珍有一次给一名男性病人服药时,病人突然发作,对她拳打脚踢,一拳重重地打在了她的眼睛上,还没缓过神来,病人又朝已经躺在地上的彭海珍猛踢,被急忙赶来的医护人员搀出来后,海珍把自己锁在一间房子里后大哭。

    作为院长,她说她不能当着全院22名职工的面哭,那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但作为女人,她觉得实在委屈,不哭出来她会更难受。

    当地一家媒体的一名记者这样描写彭海珍的外貌:明眸皓齿、身材高挑、秀发飘飘、容貌秀丽。这位记者说的都对,只是海珍的一头披肩长发早已变成了齐耳短发。原本长发飘飘的她,在一次和病人的接触中,病人抓住她的头发就往墙上撞,她当时即被撞晕倒地。彭海珍最终只得剪成短发,为此她10多天没见丈夫的面,“他喜欢我的长发,结婚这么多年,我连一顿饭都没给他做过,只有这个愿望能满足一下他,现在看来也不成了。”说这话时彭海珍有点落寞,对于丈夫、儿子,她觉得很歉疚。
, 百拇医药
    彭海珍的工作状态可以代表医院全体22名工作人员的状态。最为严重的一次,该院医生吴永建被病人打伤后接受开颅手术,术后见到打人的病人,吴医生依然满面笑容。

    破陋医院

    让2万患者回归社会

    双峰县精神康复医院的前身是双峰县梓门桥镇中心医院的精神科,2007年4月才从镇医院分离出来组建成为现在的格局。说是医院,其实就是一栋建于70年代的3层老楼,整栋楼窗户都没玻璃,墙面斑驳,彭海珍说这栋楼已属于危楼,但目前没办法改善。

    医院设有80张病床,每间狭小的病房内多的摆下了5张病床,尽管如此,能进来接受治疗的病人属于幸运的一群,医院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作为院长,荣获过优秀共产党员、“芙蓉杯百岗明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从业近20年的彭海珍在全院拿最高工资,每月1580元,其他职工最低的只有每月几百元。
, 百拇医药
    简陋的条件和不高的待遇却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县精神康复医院成立以来,共收治患者31000多人,有20000多名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医院直接接济贫困病人医药费近10多万元,为精神病人节省医疗费用250多万元。医院现在不仅承担着双峰县精神病人的救治治疗,附近涟源、冷水江及湘乡、邵阳、衡阳等周边县市的病人都闻名而来。

    令人欣慰的是,双峰县给予医院极大的支持,县里五部门解决了18万前期翻修资金,县电力局同意无偿赠送原梓门桥镇电力站的场地,作为精神康复医院扩建用地。

    海珍的儿子现在读大一,学的临床专业,丈夫发现,这么多年没管过儿子的海珍现在跟儿子交流蛮多,听多了丈夫听出了名堂:妻子要让儿子毕业后去她的医院接着当精神科医生。“打儿子的注意实在是没办法。”彭海珍介绍,医院现在条件艰苦、待遇差:一栋建于70年代的两层楼四处漏风,病人每年欠下的医疗费高达20多万元,医护人员人均工资只有1000元/月。这样的条件,根本没人愿意来,女医生怕嫁不出去,男医生怕找不到老婆,现有的3个男医生找的都是附近乡村的姑娘,城里姑娘根本不愿意嫁给他们。

    病人在一天天增多,人手不足,时间就更紧了。有一年大年初二,一名患者家属来电求援,患者发病跑出去不见了,彭海珍连夜带人找了大半夜,终于将病人找回。家人都说,医生都忙,也没看到忙成你这样的,没次说起这个彭海珍只能歉意的笑笑,她不敢告诉家人的是,她右手患血管瘤,早就要做手术了,但没时间,现在没感觉到疼,她就先忍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