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1534
静静校园唤安宁 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面面观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大众卫生报 2010.04.01
     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面面观

    戴勤 魏静

    ● 本报记者 戴勤 魏静

    静静的校园,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温床,是远离龌龊与危险的“安全港”。也许是一种进步的代价,本应琅琅书声的校园里,社会的各种波澜也悄悄地袭进校园。心理安全成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自杀,这一恐怖的方式,竟被一些遇到挫折而无法排解的青少年所选择。继陕西、山西出现学生自杀事件之后,湖南永州市祁阳县一名16岁的高二女生自杀身亡。仅隔3天,该县另一名高三“尖子生”从学校五层高的教学楼跳下。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专家表示,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案例

, http://www.100md.com     自杀事件

    触目惊心

    记者打开网络,在百度上输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字样,显示学生自杀的相关内容达404000条之多,一连串的事例和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2009年1月14日,广州市第25中学初一女生肖某从家中8楼纵身跳下;

    2009年2月16日上午11时50分左右,广东东莞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女生黄同学从教学楼6楼跳下,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2009年3月8日凌晨2时左右,江苏常州北郊中学高一学生刘小江在自己家里跳楼身亡;

    2009年3月15日上午9时30分许,湖南湘潭县某中学高三女生肖容从学生公寓6楼楼顶纵身跳下,18岁的生命之花从此凋落;
,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7日晚,河南省南阳西峡一高17岁的高三女生小蓓从5层高的教学楼上翻身跃下;

    200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23)班学生宋锬从自家三楼阳台上头朝下跳下,当场身亡;

    2009年5月4日上午8时,巫山巫峡小学六年级2班的4位小学生集体服毒自杀;

    2009年9月23日,黄石市阳新县16岁的少年小林(化名)在坠楼身亡;

    ……

    现状

    心理疾病 “入侵”校园

    这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令家长、同学、老师惋惜和心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常人眼里,十几岁的孩子过的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生活。然而,这些孩子的心理被蒙上了一层灰色,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让我们不得不警惕:心理疾病正在“入侵”校园。
, http://www.100md.com
    “郁闷”一词,如今已经成为这群本该与郁闷无关的孩子们挂在嘴边的常用词。当今的学生物质条件优越,需要的是更多心理关怀和精神沟通。“踏着铃声走进课堂、回到家里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中小学生的生活轨迹。这种看似标新立异、潇洒不羁的生活方式却真实地折射出孩子孤独、迷惘的心理困惑。

    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专家熊敏辉教授介绍,现实生活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占到正常人的10%-20%,这些人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又占了很大比重。“从咨询、门诊及收治入院的患者数量来看,有精神疾患年轻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其中青少年、幼儿占到了1/3,每年来这里就诊的有2000人左右,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早,最小的才3岁多。”熊敏辉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青少年、学生中,又以留守学生、沉迷网瘾的少年以及特殊家庭环境的孩子居多。

    探因

    五大原因
, 百拇医药
    引发自杀

    对于不断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熊敏辉教授分析认为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心理发育不成熟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转型期,这一阶段的孩子通常都有说不出原因的浮躁和焦虑情绪,加上独生子女普遍没有经受过挫折,其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最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一旦发生挫折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或者情绪低沉,或走极端。有些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心理承受力较差,一个小小的刺激就使其难以承受,一个偶然因素即可导致轻生念头产生。

    二是学校生活有压力 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一个生活环境,面临考试、升学、就业、交友等诸多人生选择,由于现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一重要的生活环境又是其最感到有压力的外界环境。巨大的压力使不少学生感到情绪焦虑、紧张恐惧、身心疲惫。

    三是家庭环境影响 不少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孩子,有的一味斥责、苛求、打骂孩子,还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常导致父母亲心理严重失衡,从而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巨大压力而处于紧张、焦虑、不安之中。由于其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易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备感孤独无助、苦涩、迷茫,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路。
, http://www.100md.com
    四是不健康游戏的误导 时下,各种传媒、影视作品里都有关于打杀的镜头,关于死亡的描写也非常多。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游戏中,有许多杀人的游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造成一种“死就是游戏”的误导,影响了青少年对死的理解。

    五是死亡教育滞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关于死亡,应该给孩子一种科学的认识。可是,人们对死亡经常这样解释:如亲友突遭变故死亡,大人会对孩子说,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只是现在你还不能去……这是对“死”的最大误导。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人甚至认为死是暂时的。他们之所以自杀,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但更多的孩子不知道也从没想过死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在我国,“死亡教育”尚处在空白阶段。

    建议

    多给孩子

    “挫折教育”

    据了解,目前不少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记者在一些校园里随机询问多名学生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在哪儿,也不清楚心理咨询能发挥什么作用,有的学生则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纯属多此一举。看来,学校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尤其要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这是防范学生自杀最基础的措施。熊教授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课程应当作为各年龄段学生的必修科目。

    熊教授还建议,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有意识给孩子“挫折教育”,不要太顺着孩子,使孩子的心理素质从小就得到一定的锤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