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579
校园安全心理干预不可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0日 大众卫生报 2010.05.20
     自3月23日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已发生了6起校园血案,令人震惊。目前,全国各地已纷纷出台各种校园安全保护措施,校园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除了要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为此,我们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编辑了这一期稿件,为保障校园安全送上一份“心理援助”。

    ——本报编辑部

    血案背后

    有模仿效应的心理动因

    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恶性血案背后,有着深刻的模仿效应的心理动因。

    这些行凶的恶徒一般是社会失意之人,要么事业不济,要么感情失落,或者双重丧失,让他们难以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此外,他们人格不健全,在遭遇困难挫折时,容易偏激地将失败归因于外界,认知扭曲。长期淤积的愤怒、怨恨、失望等负性情绪,使得他们将无辜的他人作为泄愤的出口。
, 百拇医药
    他们为什么都选择缺少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这是南平血案之后,后面出现的凶手在模仿已经“成功”了的郑民生,他们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完全模仿、部分模仿或“推陈出新”。这就是一种犯罪行为的榜样示范,当一类新的犯罪手段出现并被报道后,同类罪案在其后的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增加。

    新闻信息的传播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媒体报道可能会带来“示范效应”,毕竟,发生的是社会瞩目的杀人新闻,有潜在性自杀倾向的人看了很容易受影响,尤其是轰动事件、特殊事件行为,可能让极个别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深受“启发”,进而模仿并疯狂报复社会,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泄私愤或表达个人要求的最好方式。

    所以,要防范这种不良的示范效应,媒体要有意识地“忽视”让心术不正之人感兴趣的内容,要从对公众有用的角度去报道。比如,不能引用凶犯宣扬威力的原话“我本来想杀30个人”,这种负面消息就是替凶犯扩大恐怖效果。新闻报道如果注意切入角度,使得那些有意追随者没有线索,寻求不到引起社会广泛轰动的心理动因,才能打破“模仿的心理怪圈”。
, 百拇医药
    湘雅二医院 李则宣 黄任之

    从“深层次”剖析极端事件

    第一、幸福憧憬的破灭,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是精神痛苦的源头。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愿望与理想不能实现,生存环境和条件没有改善,甚至是无法生存,那么人会变得焦虑、惊恐与痛苦。

    第二、在连续的凶杀案中,凶犯都是以男性居多。根据佛洛依德学说,男性体内“力比多”是一切冲动行为的原动力。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者之间,自我、超我发展缺陷,不能对原始的“本我”加以限制和调节而导致犯罪。

    第三、精神痛苦的极端异化。在郑民生等凶杀案犯中,都存在失意、失恋、失业等各种打击,更加使性格内向孤僻的他们又失去了家庭的正确引导,亲情的关爱,使他们的心灵放弃了其理性的能力而退化到野蛮状态,从而发生不可想象的惨剧。

, 百拇医药     第四、个体的心理紊乱、障碍是神经质症的具体表现,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中的精神感染可能发生社会神经症。这种社会神经症的消除需要国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进行长期教化和引导,如在每个社区和单位成立文明建设机构,建立心理疏导与调理机构,使病态情况下,人际关系质量差的个体及时消除其紧张、孤独和焦虑状态的折磨与痛苦,而重新回归到心理健康的群体中。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李仲雄

    设立“精神急救120”,如何?

    5月14日,某报刊发的社论认为,“心理学家在终结校园血案中能发挥的作用一点也不比警察小”。笔者认为,眼下正是心理卫生事业大有作为的时机,政府应多一些心理卫生发展意识。

    单个袭击孩子的个案,可能是偶然的,多个个案接踵而至,就反映出心理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 百拇医药
    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占20%,而心理咨询师却奇缺。

    政府应充分将心理卫生事业纳入公共事业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要通过多种宣传,树立公民的心理健康意识,让看心理师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像看感冒一样正常。

    政府可以设立一个“精神急救120”,比如昆明市人大代表曾呼吁:应建立昆明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干预解决正在实施或预备实施自杀、自伤、伤人损物等人员的心理危机问题,避免事件的实施和扩大;在地震、火灾、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矛盾严重冲突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积极介入,减轻对当事人的心理损害,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引起不良的社会恐慌;定期对存在的严重心理危机的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提供政府参考。诚如是,社会心理发展和公众心理发泄就能得到有效缓解,更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祥和和心理幸福。刘克梅
, 百拇医药
    专家声音

    周良沱(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前副校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惨案频发,突出表现了犯罪分子的反社会心理。但他们又没有向强者挑衅的胆量,所以孤注一掷,对毫无还手之力的学生下手。

    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在犯罪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挫折攻击理论”,是说当人遇到挫折时,通常会有三种反应:一是“升华反应”,即在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作出贡献,以成就感来弥补挫折感;二是“不罚性反应”,看破了,想通了,过去就过去了;最后一种就是“惩罚性反应”,其中有些人的攻击目标明确,另一些人的攻击矛头会泛指全社会,认为社会不公造成自己的挫折感,从而报复社会。

    建议加强全国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落地”。挫折感因人而异,心理越健康的人越不容易有挫折感。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其实“全民健心”一样重要。有了心理危机要及时关注疏导,让他心中的“毒素”及时排解释放出来。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变态的问题,有很多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以此获得犯罪的快感。

    邓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行凶者对社会的积怨是一个原因,但也不排除是精神病患的可能性。我国患有精神障碍的人数超过1亿,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甚至仍然被当做正常人看待。所以,要对精神障碍群体予以更多关注。魏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