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23732
身似虫咬 心理作怪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9日 大众卫生报 2011.06.09
     吕斌

    向女士曾患有肠道寄生虫病,病好后却整日忧心忡忡。夜深人静时,向女士总觉得肠胃阵阵刺痛,像有千百条虫在咬,这让她担心肠道寄生虫病又复发了。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向女士到处求医,无数次的化验证实她体内无寄生虫,然而疼痛的感觉却总挥之不去。心理医生认为向女士患了“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心理医生打了一个比喻:“假设有人拿一把刀一直在你的背上比划,但他始终没有刺下去,这就会引起你的关注,而你越关注,就会越不舒服,你总会担心这把刀什么时候会刺下来。总体来说,就是过度关注,导致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躯体形式障碍”背后的推手是焦虑症,而二者又有所区别,焦虑症患者是情绪焦虑,而躯体形式障碍是认知焦虑。认知焦虑不易察觉,但潜意识里总会担心自己的病症。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很鲜明:他们通常较内向、偏执、敏感多疑,对身体健康的变动十分关注。由于女性在情感体验上比男性要敏锐,因此女性患这种病的几率远远高于男性。

    在治疗上,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情况,医生通常采取心理治疗或服用抗焦虑类药物治疗。目前有40%患有“躯体形式障碍”的人,病情会反复发作,这是由性格特点决定的。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这个患者这次病治好了,下次出现新的情况,他又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什么病,一直会这么反复。

    因此,专家建议患者需抱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无知者无畏”,自己不能掌控的病症,坚决不去理会;第二种是科普“扫盲”,对这种病症的前因后果充分了解,切忌似懂非懂,否则会“自己吓自己”。

    作为患者家属,要坚持“不讨论、不提倡、不支持、不反对“的“四不”方针,对患者要理解,与患者多交流,增加患者的兴趣爱好。同时,家属要监督患者,使他(她)在一段时间内,坚决不盲目就医,减少就医后产生的心理负担。吕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