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25309
老年糖尿病 慎用长效降糖药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30日 大众卫生报 2011.08.30
     陆基宗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与高血压两种疾病常常“狼狈为奸”,老年人同时患此两病的并不少见。但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却大有不同。高血压的用药,应尽量选用长效降压药,可达到24小时内平衡降压,杜绝血压的波动。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引发低血糖反应和老年痴呆症,则尽可能不要服长效降糖药。

    这里所说的“长效药”,包括两类不同的概念。一为本身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的药物,每日一次给药,如长效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等;二为将原来短效的药物,用特殊工艺制成为“长效”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如原为短效的格列吡嗪(美吡达),每日应三次给药,制成的控释制剂后,名为瑞易宁,每日一次即可。因为长效降糖药会造成以下伤害:

    ●易致血糖波动 因其作用时间过长,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国产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易致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的危害超轻度高血糖 药效学研究认为,长效降糖药作用较强,如血糖本来就不太高的老年病人,过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且“长效”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可持续24小时以上。更为可怕的是,低血糖对老年人的伤害常常是“隐形”和“不知不觉”的,因大多数老年糖尿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迟钝,即低血糖时也不出现如心悸、乏力、出虚汗和头晕等症状,而低血糖的伤害(如对大脑)却明显存在,且日积月累地加重。

    ●睡眠中低血糖不易被发现 如服用长效降糖药,即使白天没有出现低血糖现象,也很容易在夜间0-3时出现低血糖,损害脑组织,长此以往诱发老年痴呆症。在夜间空腹的情况下,健康的机体会“动员”脂肪、蛋白质和肝脏中的糖元等进入血液中,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从而避免低血糖对人体(特别是大脑)的损害。

    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陆基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