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编号:30576
疑是心脏病 却是“心”病作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4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7.24
     年近50岁的张女士是一位公务员,身体一向健康,半年前的一个夜晚,张女士正在家里伏案疾书,突然感到心里一阵慌乱,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似的,随之而来的是胸闷、气促,喉咙里像被堵住了似的透不过气来;同时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袭来,张女士失去了自我控制,四肢仿佛约定好了似的不听使唤。丈夫见她面色苍白、眼神呆滞、四肢轻颤,立即拨打了120,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却表明张女士的心脏并没有出现毛病。带着疑惑,张女士和丈夫回家了。

    随后半年,类似的情景三度在张女士家上演。每次发作都没有明显预兆,大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在三番五次的检查和讨论后,张女士被心理科医生诊断为急性焦虑性神经症——惊恐障碍。这也是内科医生、尤其夜间心脏急诊医生常遇到的“貌似”心脏疾病的一种心理障碍。此疾病患者往往回避那些自己认为可能无法及时救治的场所和活动,惊恐障碍的病因至今未明,起病也不一定有明显的诱因。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5-24岁和45-54岁。在第二个高峰期起病的患者,因为人到中年,考虑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因而浪费的时间金钱更多,带给个人和家庭的负担更重。

    生活中,很多病人难以分清,让自己痛苦不堪的究竟是“身病”还是“心病”。国外统计,内科门诊大约40%患者的躯体不适查无实据,即使在外科查有实质性躯体疾病的也只有60%。然而,普通内、外科医生往往难以识别这些现象的实质,患者长期就诊于内、外各科。很多患者求医多年,实际上病根在“心”。例如,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患了心脏病,最后做了换瓣膜的手术后仍然无法消除所谓的心脏病症状,最后偶然到心理科,才明确是焦虑症,简单的药物治疗就可以把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患躯体疾病会让病人紧张、痛苦、悲观厌世,如果无法得到排解,也会演变成心理疾病。因此,当感到身体不舒适时,如果经过多次检查无法查出病因,可以考虑到心理门诊接受测试和咨询,确定病根在“心”还是“身”。

    济南市工人医院 张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