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肠套叠
编号:31537
肠套叠误诊为肠胃炎 确诊把握“四大主症”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3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9.13
     确诊把握“四大主症”

    杨琴

    【典型案例】皮皮今年两岁,一天前因为呕吐腹泻,在当地社区诊所就诊,皮皮妈妈告诉医生,起病前一天有进食冷饮,医生为其化验了大便常规和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因此考虑为“急性肠胃炎”,口服止泻药。回家后,皮皮的腹泻没有好转,并出现了腹痛,甚至大便里还带有少许血丝,于是,妈妈带着皮皮来到医院。

    入院后,皮皮开始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伴阵发性哭吵及腹痛,大便为黄色稀水样便,含少许血性液体及粘液。精神不好,不愿吃饭,体温正常,腹部平软,无明显包块,肠鸣音亢进,入院后经肛门指检发现有粘液性血便,腹部B超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同心圆”、“套筒征”,考虑为“肠套叠”,予以空气灌肠治疗后治愈。

    【为什么会误诊】该患儿初期有呕吐、腹泻及感染表现,考虑为“急性肠胃炎”没有错,但是,对于感染所致腹泻病,尤其是婴幼儿腹泻时,要特别注意有无并发肠套叠,甚至坏死性结肠炎。而临床上很多患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特别是早期,易误诊,甚至有的还误诊为阑尾炎。

    此案例中患儿误诊原因主要有:(1)过于依赖辅助检查。该患儿曾行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即排除了肠套叠的可能,是非常武断的,要知道此病在早期B超下可能还未呈现出典型的影像特征。(2)缺乏与本病符合的临床症状。该患儿开始即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无腹部包块,尤其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这些症状和“急性肠胃炎”类似,而掩盖了真实病情。(3)外院体格检查不详细,观察病情变化不仔细,未进行肛门指检等,也是导致误诊的原因。

    【诊断依据】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新生儿及年长儿罕见。

    典型的肠套叠不难诊断,临床表现上以“阵发性腹痛、呕吐、粘液性血便、腹部包块”为四大主症。

    其次,B超是确诊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一旦发现B超下出现典型的“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即可确诊为肠套叠。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肠套叠患儿,就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查体,重视直肠指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尽早诊断,减少误诊。

    长沙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杨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