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3.03.14
编号:34249
“野味”不等于“绿色食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4日 大众卫生报 2013.03.14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总认为人工饲养的动物饲料里有很多添加剂,只有“野味”才是原生态的,是健康和安全食品。殊不知,这种观念可能把我们带入一个饮食误区。有专家指出,食用野味非但不一定大补,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食用野生动物的人大多出于猎奇、炫富和滋补三方面的原因。其实,从营养角度看,野生动物并不具备更高价值。受生长环境影响,野生动物肉质成分中肌肉较多,脂肪较少,口感上没有优势,营养价值与人工饲养的动物也相差不多。

    传染病专家表示,一些人类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例如SARS就被怀疑由果子狸传播。不少野生动物本身就有毒性或携带有害病原体,如野生河豚鱼有剧毒,野生蛇、穿山甲等普遍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其中许多病原体难以通过普通烹饪方法杀灭。

    再说,当今全球环境污染严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劣,在生物放大效应下,一些自然界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在生物体内积蓄浓度越来越大,从而使得野生动物所受污染比家禽更为严重。在这里,我们以不少野味餐馆爱出售的鸟类为例,很多污染物通过树叶碎片及藻类累积到虾蟹体内,然后累积到鱼类体内,最后累积到食鱼的鸟类体内。有研究证明,农药 DDT (滴滴涕)最终在水鸟类体内含量可为原水含量的近千万倍。这样危害人体健康的野味还是不吃为妙。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罗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