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
编号:38330
肾性高血压 降压药难奏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7日 大众卫生报 2013.10.17
     吴传芳

    【典型病例】 老王今年52岁,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水肿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测得血压偏高,最高时达180/90 mmHg(毫米汞柱),查肾功能也有轻度受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肾病”,经过一系列治疗,老王不适症状有所缓解。近半月来,老王血压又开始升高,还出现了厌食、恶心、呕吐、水肿、呼吸急促等症状,遂由家人急送入上级医院。

    入院时,老王的血压高达210/125mmHg,呼吸急促,心率达122次/分,颜面及下肢水肿。查肾功能:血肌酐982umol/L(微摩尔/升),尿素氮27.5umol/L;尿常规:尿蛋白++++,镜检下可见红细胞管型;双肾B超示:双肾对称性缩小。医生认为老王的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但是并非是高血压引起,而是由慢性肾炎引起,且引发了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并发症,即“肾性高血压”。经过降压和血液透析等治疗,老王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病情好转后,医生为其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结果提示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一步明确了诊断。

    【为什么会误诊】 高血压肾病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的慢性肾损害,此时主要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尿常规改变轻微,很少出现蛋白尿、血尿,病程进展缓慢,常于高血压后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累及肾脏。

    而肾性高血压是指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小球肾炎、狼疮肾、多囊肾、肾结石、肾结核、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患者往往在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蛋白尿、血尿和贫血,主要累及肾小球,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等,用单纯降压药效果不明显。

    两者在疾病后期表现类似,都是以高血压伴肾脏损害为主,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高血压可引发肾功能损害,即“高血压肾病”,肾脏疾病到了中晚期又会引起血压升高,即“肾性高血压”,该案例中的老王属于后者,即由于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

    而老王之所以被误诊为高血压肾病,是因为初诊医生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加之初诊医生和患者都忽视了慢性肾炎的病史,且患者一发病时就出现了血压升高的表现,导致医生在症状上难以区分。

    【诊断依据】 肾性高血压是因为肾脏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继发引起血压的升高,要确诊该病,只要能够确诊原发疾病即可。

    一般来说,肾性高血压往往在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蛋白尿、血尿和贫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因此,如果患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结果出现明显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等,基本可以否定“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而应该考虑是否为其他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

    不仅如此,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以降压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限盐、多运动、戒烟限酒等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肾性高血压除积极控制高血压外,还要采取降低蛋白尿,限制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应用血小板解聚药,如大剂量双嘧达莫等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减退,避免或延迟病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尿毒症。

    长沙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 吴传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