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6.09.22
编号:58202
胆脂瘤引发面部“电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2日 大众卫生报 2016.09.22
     刘先生今年49岁,15年来,他右侧面部一直遭受着电击样疼痛的困扰,吃饭、刷牙、冷热刺激时常会诱发。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药物、局部熏蒸、封闭等治疗均未能控制发作,无奈下,刘先生只好行“右侧三叉神经撕脱术+左侧舌背肿物切除术”,但术后不但疼痛没有减轻,还丧失了味觉,让刘先生痛不欲生。经专家诊治才知道祸首并非三叉神经痛,而是罕见的脑部“胆脂瘤”。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等,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颅内胆脂瘤一般认为是胚胎期(妊娠3-5周)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所导致,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胆脂瘤生长较为缓慢,但可对周边组织产生破坏而引起各种症状,如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胆脂瘤的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术后恢复一般良好,生存20年以上者可达92%,但胆脂瘤容易复发,若手术能达到大部切除,则一般复发较晚,可延至数年甚至数十年,术后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感染。由于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故胆脂瘤切除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而不是为了挽回已有的神经功能缺失。

    福州空军476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袁邦清

    (吴志 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