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6.10.13
编号:58486
十大认知误区妨碍中医国际化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3日 大众卫生报 2016.10.13
     随着人类对回归自然的渴求,绿色医学备受瞩目。数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地将源于自然的中医药带往世界各地,靠着实实在在的疗效,已在上百个国家生根发芽,护佑华夏5000年的中医药,正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但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认识、传播方式等存在诸多误区,这必然滞缓甚至阻碍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全美中医药学会田海河会长以历史的自觉和担当,指出当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十大核心问题,并逐一解析,值得我们深思。——编者

    据统计,目前中医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国家高度重视中医,且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医的计划,促使中医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怎么才能切实有效实现这个目标,不走或少走弯路呢?如不了解国外的具体情况,一厢情愿用惯性思维去推动中医走出去,这样的接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下面我用在国外工作生活近20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中医海外发展有帮助。

    误区一:中国是中医针灸的发源地,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应让世界适应我们,输出我们的标准直接铺轨就好。
, 百拇医药
    分析:中医针灸的确主要来自中国,但它进入国外后和当地的文化、语言、人种、体质、气候环境等都已经做了相应调整,进行了改进,增加新特点,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医针灸学,所以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必须要把这些反映出来,否则中国自己制定的标准不易被国际上认可,推广必然会遇到阻力。就像中国的高铁一样,技术绝对世界领先,但要去别的国家铺轨,首先要考察好当地的政策、法规、国情和需求等。而且国外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国内标准,如洁针技术的操作规范、轻刺激无痛进针法、隐私权保护法案、继续教育及考试执照制度等,都值得学习借鉴,知彼知己,取长补短,接轨和铺轨并行,中国的标准才能成为世界的标准。

    误区二:国内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中医和针灸上,很多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国外去。

    分析:国富民强,资金雄厚,投入到中医药针灸研究方面的经费也相应地增加,这的确是好事。但国内有些科研方法设计、疗效评定标准、科研论文国际认证等级等方面达不到国际认可的水平,有些科研花了巨额经费,但成果并没有多大的临床和科研利用价值,很难被国外引用作为支持中医针灸的科学基础。另一方面,国外一些研究机构拿到了一些经费搞针灸科研,抑或中医针灸技术水平太低,或方法不当,甚或别有用心,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在否定针灸的真正疗效,诋毁中医,有的还发表在杂志上。这些对中医针灸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气愤,国外中医人在奋力反击,但力量微乎其微。
, 百拇医药
    针灸医生大多个体作业,很少有时间、精力申请科研经费去参与真正的针灸实验研究工作,国内外科研方面联手更是困难重重,国内的科研经费到不了国外。希望国家能像支持孔子学院那样支持国外针灸科研,其实中医针灸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文化输出要更容易被接受。我们希望能看到国外做中医针灸科研的有志之士也参与到国内项目中去。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各自的优势,把中医针灸科研协作搞上去,为临床打下基础,才是正确的努力目标。

    (待续)

    作者简介

    田海河 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为全美中医药学会会长,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主席,全美中医公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医顾问,美国中医高校资格鉴定委员会评审专家,美国中医高校联合会洁针技术委员会主考官,美国针灸东方医学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美国针灸中药中心主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