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58730
常用抗生素会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大众卫生报 2016.10.25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与小鼠患1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研究人员给予小鼠的抗生素剂量相当于儿童接受耳部感染等疾病所接受的剂量。

    负责这项研究的、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转化医学和微生物学教授马丁·布莱泽博士称,小鼠经过3个抗生素治疗疗程后,1型糖尿病的风险快速增加。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体内T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发炎的情况增加,加速了1型糖尿病的发生。

    但这种现象在人类中会以同样方式出现?虽然尚无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但已经有研究显示,儿童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1型糖尿病时,其体内的微生物情况会发生变化。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时体内免疫细胞会错误地攻击体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样会造成没有足够多的胰岛素把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恰当地用作燃料。

    尽管为什么此病发生仍是难以捉摸的确切原因,但研究人员知道此病有遗传和环境因素。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学》月刊上的这项研究称,自二战以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每20至25年上升一倍。发病率上升这样快,不会是遗传变异造成的,其中一个可能因素就是抗生素的使用。

    研究人员指出,该项研究说明微生物可能在1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但该研究结果不应该引起家长们完全回避运用抗生素来治疗疾病,要让孩子的医生告诉家长何时必须使用抗生素,何时是可选择的。

    曹淑芬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