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6.10.25
编号:58749
孩子认生、胆小 家长切莫斥责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大众卫生报 2016.10.25
     4岁的嘟嘟很有演奏电子琴的天分,贵客来访,家长让嘟嘟出面弹几首曲子来娱乐大家。可嘟嘟却藏在自己的房间内不出来,妈妈急眼了,生拉硬扯地将孩子拽出来。嘟嘟便埋头躲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低头催促:“去呀,弹个《歌声与微笑》。”爸爸歉意地对客人说:“这孩子,胆儿太小了,怎么见了叔叔还怕?”一旁的爷爷也补充道:“是该多锻炼一下胆量,免得以后出不得众。”听了这些话,嘟嘟的头埋得更深了。直到客人离家,嘟嘟也未能给客人弹奏任何曲子。

    嘟嘟畏惧生人,这的确表现出她年幼、不太勇敢的特点。在许多家长看来,这可能是嘟嘟性格的弱点,担心她如果长期回避社交,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的困难,可对4岁的嘟嘟来说,这种行为模式并无不妥。对她来说,客人是一个陌生的家庭闯入者,她不清楚自己的表演对于拉近访客心理距离的积极作用。在她内心深处体验到的是一种不熟悉、缺乏安全感的担心和害怕,她不得不保持本能的警惕和退缩。当危险警报没有解除前,尽量躲开客人,扑进熟悉的母亲的怀里,是一个4岁孩子最正确的选择,可以避免无可预料的伤害,这是个体在负性情绪引导下的行为结果。

    每个个体都会产生2种性质不同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和负性情绪。快乐、高兴、满意、自豪等积极情绪带给我们积极靠近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刺激,比如丰盛的晚餐、温暖的火炉、有趣的书本等;反之痛苦、焦虑、恐惧、羞耻、内疚、嫉妒等消极情绪则会让我们尽量回避不良的环境刺激,比如变质的饭菜、滚烫的油锅、挥着棒子的手臂。概括而言就是,不同性质的情绪引导着我们的行为不同的走向,这不过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正性情绪让我们亲近那些有利于种族保存的资源,负性情绪让我们回避损害个体和群落的潜在风险,两者合力,最终促进个体的安全和发展。因此,拥有一定的负性情绪是个体生存的法宝,家长不可想当然地遏制儿童负性情绪的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觉得人应该尽量地保持好情绪,不带给别人坏情绪传染,才显得开朗和乐观,更容易交到朋友,获得好人缘。所以,许多家长在教养过程中,常常压制、批评、否定、斥责那些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的儿童,殊不知这在无形中压制了儿童的负性情绪的表达和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儿童更加胆怯、少语、回避。

    家长要理解儿童负性情绪表达所传达的信号和意义,重要的不是压制儿童的负性情绪,而是要找出影响儿童负性情绪产生的因素,积极地帮助儿童调节和应对。父母如果明白了嘟嘟内心的不安,采用接纳负性情绪的做法,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妈妈先不要急于让嘟嘟表演,而是边抚弄着嘟嘟的背边说:“这个叔叔是我们的朋友,不会伤害你。”爷爷也鼓励说:“嘟嘟真棒,知道保护自己!”眼瞅着一家人与客人相谈甚欢,嘟嘟的害怕情绪会逐渐减淡,也就不会总腻在妈妈身上,妈妈还可以做个安全示范,自己先弹奏一曲。嘟嘟经过一段时间的情境安全性评估后,也就不会再恐惧陌生的客人,自然能给大家献上悦耳的琴声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卫所 李则宣 黄任之, 百拇医药